4、完整性。每份资料,从发生当日到归档完成之时,正好反映一个建筑形态的整个历程。
5、真实性。资料必须反映整个建筑过程的实际发生情况,不能虚假。
6、时效性。资料反映是整个时期的建筑形态,有一定的时间效应。
7、合法性。资料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8、对应性。资料只反映特定的某个建筑形态的情况。
1、资料应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资料的生命。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虚假的资料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验收想象的严重后果。
2、资料应具有规范性。应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资料,及时归档,使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3、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设单位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信息帮手,是具有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信息源。
4、文件材料应完整齐全,符合案卷质量要求。
⑴、资料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应收集齐全,整理立卷后归档。
⑵、工程文件内容及其深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⑶、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齐全,与工程实际相符合,做到图、物相符。
⑷、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六、资料管理的存在问题。
1、资料填写过程的不规范。⑴检验数量不准。如检验批项目不明确,应检点数错误。⑵检验数量不足。混凝土试块、砂浆强度试块级数不够,没有按规范要求取样。⑶填写数量不够。填写记录不按规范要求分批次、分项目填写,数量不够,影响实际测评的结果。
2、资料填写的规范不明确。资料填写时,原始记录的依据不明确,填写的内容不足以反映实际施工过程的情况,不能作为施工质量评定的依据。
3、资料整理不及时。及时的记录,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真实、有效、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整理延误,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可能已经无法体现真实的施工情况,失去资料的实际意义。
4、资料整理的不规范。资料按相关的规范要求,不同的单位每个时期,按不同的要求整理归档资料。不规范的资料,无法使整个建筑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失去连贯性,资料的整体性缺失。
1、必须及时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收集。各种资料与施工节奏同步到位,事半功倍。否则,到竣工验收时,缺少各种各样的原始资料,影响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甚至影响以后的维修和保养,遗害甚大。
2、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以实际发生的为资料整理的最真实可靠的依据,不能造假、后补为理由,不管实际发生的情况如下,为验收而关于工程建设类论文范例 造出的资料,容易造成资料的混乱,会误判。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3、准确性是做好资料的核心。按规范的要求,细分工程项目内容,不同的内容引用不同的规范要求,填写资料表格。
4、资料必须完整。片面的资料将会导致建筑过程的断章取义,整体缺失。完整反映一个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以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项目作为填写的依据,才能反映整个建筑诞生的过程。
5、完善记录,归纳整理。资料反映了工程质量的情况。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证明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作,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的整理和保管工作,使各单位通过资料,对工程的质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以方便查阅。
[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