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高效开发。
1、变革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效率低下。新课程鼓励教师要敢于开放与创新,敢于探索与实践;要开发学生的胆识、勇气,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自主与“当家”的能力;要引领学生根据生物教材主动学习,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查询或同伴间相互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设计小实验、制作课件、辩论、演讲等,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高效参与。学生活动空间大了,积极性高了,敢于发表意见,敢于争论,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成为最客观、最有价值的学习,师生之间拥有愉悦的情感沟通与智慧碰撞。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与合理要求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2、重视探究活动
新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安排了大量科学探究活动,涵盖观察与思考、实验、模拟制作、课外实践、调查、设计等。为提升生物素养,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并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从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比如,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学生都能记住,原因却不易理解。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从高血糖的原因到胰岛素的功能,从糖尿的原因到肾小管的重吸收,从多尿到渗透作用,从多饮到水平衡的调节,从消瘦到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增加了知识的协调、整合、联系,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
三、多元评价——开发创造潜能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人们:“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要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为了引领学生高效开发创造潜能,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过程评价,即考察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消极的;考察学生在学习的行为习惯、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之处;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心理、情感、态度变化状况。教师只有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实施多元化的动态评价,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有发动学生进行互评,实施多重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重化,有利于学生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将良好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高效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促进自身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高中生物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讲解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要求牢牢把握住举一反三的原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并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措施
(一)结合实践,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般而言,高中生物教学基本都是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究,因此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去证明。换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就等同于一门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看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基础的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出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生物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来探索高中生物的奥妙。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二)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