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理论在体育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体育教师在一起交流时大都认为技术教学已经淡化了。其实,体育与健康课中运动技术的教学仍是运动技能领域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之一。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便于教学的开展,应用构建主义相关理论,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构建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本文就技术教学与学习目标构建作一些探讨。
一
1.了解什么是技术
技术也称技术动作要领,即在技术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和掌握技术要点和动作要求。它是建立在合理技术基础之上,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一种技术动作形式和方法。如将某一完整的动作加以解剖,可以发现它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一般包括七个要素,即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节奏。当然一个技术动作并不是七个要素同时具备,有时只包含有其中几个。
身体姿势。指身体和身体各部位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如单杠悬垂:握杠同肩宽、直体、绷腿、正头、直颈。这简单一句话就把悬垂的技术动作描述出来了。
动作轨迹。指身体和身体各部位在完成动作时所移动的路线。动作轨迹包括轨迹的形成、方向幅度。如马步横打:右脚向前一步,随即向左转体九十度成马步,同时右拳伸直由身体右后侧向前平行挥摆横打,拳心向下,眼看右拳。“向左右后侧”是方向,“转体”是形成,“九十度”是幅度。
动作时间。指完成动作时所需的时间或所持续的时间,如倒立时人体稳定的时间。
动作速率。指周期性动作在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如跑步中腿的速率要求快。
动作速度。与速率相辅相成,步幅相同的情况下,腿的速率越快则跑的速度也就越快。
动作力量。指身体移动时对外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如手倒立中,重心向前移时,手指要用力顶住;重心向后时,掌跟用力。
动作节奏。它是指动作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肌肉的收缩舒张与时间间隔的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如途中跑中后蹬腿充分蹬伸、送髋、蹬离地面后大小腿折叠向前上方摆动,大腿下压,前脚掌做向下、向后的“扒地”动作,脚着地后膝关节顺势缓冲,使体重前移转入后蹬,协调了后蹬用力。
2.动作技术的特点
(1)先进性。各项运动的技术都以世界优秀运动员所共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动作为依据,经过理论上的论证和概括,在实践中也证明其科学性、合理性。它代表各项运动中最先进。最优秀的动作技术。
(2)实效性。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通过多次练习逐步改进和掌握技术动作,以取得最佳的运动效果,所以它体现了运动本身的实效性。
(3)经济性。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能够以最佳方式进行合理配合,能在保证获得最佳动作效果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省自己的能量消耗。在掌握改进和发展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不应只追求动作的外部形式,更应注重动作的实质,多考虑动作的作用和实际效果,注重动作配合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注重控制动作的节奏,使合理的技术动作逐步达到自动化程度。
二
1.构建学习目标的意义
学习目标本身就有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的功能,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的。它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变化来验证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它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测。学习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构建的,不同的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它反映个体差异的不同需要。以它为基础形成评价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正,与实际比较吻合。教师只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服务和指导。否则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可能会制约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学生学习目标的构建和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