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预防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0.2%~6.2%,绝大多数发生于手术后1个月[4]。
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很多,如手术入路、术中假体的放置、患者体位不正确、肢体活动不当或不正确的翻身均可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李晓华等[7]认为髋关节脱位最主要原因是外展肌乏力,反对术中做无谓的软组织松解,术后恢复软组织张力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最重要的措施。精心护理,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间夹一枕头。侧卧时需保持屈膝,两膝间垫一枕头,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
2.3.4预防血管栓塞注意患者意识、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和循环情况,鼓励和指导患者患肢主动屈伸运动,如做足背伸跖屈运动,每小时1次,每次10~20下。
2.3.5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是脂肪滴进入静脉后以进行性低氧血症、皮肤黏膜出血点和意识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血容量降低被认为是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的基础,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临床表现是诊断的基础,主要临床表现为:
(1)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有时以发绀为特征,伴有PaO2下降和PaCO2升高的肺部症状。
(2)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
(3)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同时伴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等症状。治疗的关键是支持呼吸和维持循环,早期大剂量激素应用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2.3.6预防压力性溃疡患者多为老年人,全身循环差,术后因疼痛又不宜翻身,尾骶部及骨隆突部位易发生压力性溃疡。术后宜卧气垫床,每1~2h由2名护士分别在两侧用中单将患者的臀部抬起10min,让患者皮肤透气,缓解压力,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可有效地预防压力性溃疡。
2.4康复护理手术患者康复计划的制订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患者的主动锻炼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是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力量。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患者的良好心理状态对康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4.1第一阶段(术后2~6天)此阶段患者体力虚弱,运动量不宜过大,主要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练习方法:
(1)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
(2)足背伸跖屈锻炼。
(3)臀大肌、臀中肌等长收缩练习。
(4)深呼吸运动,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5)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肌力,使患者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2.4.2第二阶段(术后7~14天)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方法:
(1)继续第1阶段功能锻炼。
(2)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小于30°。
(3)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
(4)侧卧位外展运动。
(5)坐位伸髋、屈髋练习。
(6)屈髋位旋转练习。
2.4.3第三阶段(术后14天以后)方法:
(1)继续第2阶段功能锻炼。
(2)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
(3)立位髋关节伸展、屈髋练习。
(4)骨盆左右摇摆练习。
(5)立位旋转练习。
2.4.4步行练习一般来说,骨质条件较好,髋关节固定牢固(如使用非骨水泥型SL-PLUS柄+BICON-PLUS臼)的患者术后3天或更早就可扶拐下地练习行走。下地行走时间及负重程度要由医生根据手术情况、人工关节固定方式及患者自身条件来做出决定。开始步行练习时,患肢不负重移步,健腿先迈,患腿跟进,拐杖随后。若双拐太靠后,双下肢负重量不宜控制,患者步态不稳,有些患者为避免过度伸展髋关节造成局部不适,采取术侧下肢迈大步,对侧下肢迈小步的移动方法,这样髋关节前挛缩的关节囊、肌肉组织得不到有效牵拉,不利于纠正术后髋关节残存的屈曲畸形;在上下楼梯时,要求“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2.5出院指导评估患者和家属是否已经掌握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并能较好地执行;指导术后6周内勿交叉双腿,勿卧于患侧,如侧卧,双膝间应放一软枕;勿坐沙发或矮凳;坐位时勿前倾;勿下蹲拾物;勿在床上屈膝而坐。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修订指导康复计划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