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3-7 岁儿童的生命历时性认知发展在四组维度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46-50
五、 3-7 岁儿童的生命历时性认知与时序认知的关系研究 50-53
第四章 讨论 53-65
一、 生命历时性认知 53-62
(一) 关于 3-7 岁儿童有无生命历时性认知能力的问题? 53-57
(二) 3-7 岁儿童生命历时性认知在生长特性与死亡特性间的差异性 57-59
(三) 3-7 岁儿童的生命历时性认知在人、动物、植物属性间的差异性 59-60
(四) 3-7 岁儿童生命历时性认知在四组维度之间的差异性 60-62
二、 3-7岁儿童时序认知的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性 62-63
三、 生命历时性认知与时序认知两者间的相关关系 63-65
第五章 结论、教育建议与研究的不足 65-69
一、 研究的结论 65
二、 教育建议 65-67
(一) 充分考虑儿童生命历时性认知和时序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通过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施以教育 65-66
(二) 从生命历时性认知的内部差异性着手,实施生命教育 66-67
(三) 从时序认知的角度实施教育,间接地开展儿童的生命教育 67
三、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7-69
参考文献 69-73
附录 73-76
后记 76-77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77-78
标题: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缘起于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等方面的矛盾动因。在这种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适,主要有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视角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所引起的心里不适,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这些心理不适, 给出教师的自身努力、学校的策略和社会支持等三种应对策略。
[关键词]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心里不适;应对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 。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正文]
一 引 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附:提纲编写要求
1.合理的项目
一般在论文题目之下,编写出两个或三个层次的小项目。
2.采用有效地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
其方法主要是:
(1)拟定标题,即自己给论文起名字。它要求标题能传内容之神,名副其实,使读者看了一眼便知。
(2)考虑构篇大小和顺序安排,既考虑全篇从哪几个方面,或按什么顺序展开、阐述基本论点,又逐个安排每个论点,再依次考虑每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并排列好,以备行文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