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关治疗、抢救性操作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有6. 85%治疗、抢救性的护理操作由医生完成,护士协助。但在甲级医院的ICU、急诊科,这类操作均由护士完成。以教学为先导,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更好地适应临床的需要。
三、对策和建议
1.教育者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护理教育是为临床护理培养护士,所以护理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使其自身的知识技能超前于临床护理,要尽可能地将临床上新的知识、新的护理器械、用品以及操作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其适应临床的需要,为临床培养新型护士。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适应能力
在护理教学中要提出假设,多设干扰因素,使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感觉面对遇到的问题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打破由教师按教程逐个讲解的枯燥乏味的形式,采用结合病例,走进病房,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的新的学习方式。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现代化、标准化护理教学演习基地,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力求使学生进入演习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应用多媒体教学,将临床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到教学中来。现在国际互联网上也有许多护理学内容,可促进教学。
4.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临床教学基地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场所,是培养合格护士的关键。要定期培训临床带教老师,建立标准化病房,切实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规范各项操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如何学习提供丰富经验。改进护理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需要护理教师和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共同努力。这是提高我国护理水平,发展护理事业,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