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创造力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自我价值主要是由其创造结果来表征的。[4]而幼儿时期是人类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那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昵?
(一)应随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绘画、制作的基础,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比较单不全面,常常容易被形状独特、颜色鲜艳、发光、发声的事物所吸引,而对形状一般、颜色较暗的事物大都“视而不见”。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具的设置方面应尽量满足幼儿喜好,选择较有视觉冲击的教具呈现。同时,教师应用大量实物或者图片,满足幼儿想象。例如为支持幼儿创造绘画作品“海底世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影像资料,包括真实的海底世界视频或者图片,动画版海底世界等,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海底鱼类、藻类以及海底机械(潜水脑等。
(二)应创设自由的创作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在绘画中教师不要限制幼儿太多,孩子们不可能千人一面,应尽可能给孩子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用成人对世界的理解来约束孩子,发掘孩子自己的语言本身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教师在幼儿园应该营造—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赏识幼儿每一次不起眼的创造,鼓励其画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幼儿的奇思异想,教师要给予重视和引导,鼓励孩子大胆地去画自己想要画的事物,由此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形成幼儿内在的创造倾向。另外,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种表达,因此绘画过后幼儿的自我陈述才是对绘画作品最好的评价,为此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幼儿创造讲述作品的机会,同时尽量组织幼儿进行意愿画的创作。
(三)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幼儿保持对美术活动的高度兴趣,从而使美术活动具有生命力,因此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把具有创造性放在首位,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创造,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把幼儿从被动模仿范例中解放出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中要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和陈述方式,让幼儿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而不是通过封闭式的提问框定答案,封闭幼儿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四)应投放多层次的美术材料
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基于对幼儿解决问题时多种可能性的成全。美术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在形式、用色等技法上没有严格的限制,美术的这种内在要求是与儿童本性相通的,即美术对可能性的开放态度与儿童的多种可能性探索高度一致。教师要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创作材料,提供适当的场所。在投放材料时,应按照主题有层次有目的地投放。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特点、兴趣、能力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投放材料,使幼儿的动手动脑更有方向性,为幼儿通过美术表达情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五)应把握技能练习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没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作为创作的基础,空谈创造力的发展也是行不通的。幼儿生活经验欠缺,且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决定了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授一些基础性的技能,但教师同时要认识到不能过度地强调教的过程,而要做到教无痕,在进行绘画技能培养时,也一定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给予幼儿的是支持与引导,而不是替代或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