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病理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摘要:病理学作为桥梁作用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在课程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病理学的基本认识、病理学的重要性、如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等方面简要的讲述了病理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病理课程 重要性 教学
一、前言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正因为有了病理学的存在才使得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了一个完美的过渡。病理学包含了许多学科的内容,具有极度浓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只有学好了病理学才能学好以后的课程。病理学对医学生来说就是一门打基础的学科,因此病理课程在医学生的教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浅析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病理课程的重要性
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其中病理改变又包括新陈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它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能够揭示疾病最根本原因的唯一学科便是病理学科,在临床医学的诊断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权威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病理学是他们必须学习也是他们必须学好学懂的一门学科,因为病理学是任何一个医学生踏入医学行业的一个门槛,病理学课程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其实践性也是非常强的,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往往都会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病理的理解,才能弄懂脓头理论知识,分析病理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飞速的提升,如此在日后的临床医学的学习中才具备一个很好的思维基础。无论是在提升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还是在培养他们分析病理的思维方面,病理课程的学习都功不可没,因此必须加大对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力度,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三、病理学的教学现状
病理学的教学现状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教学中心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主体,使得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老师在课堂一味的传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理论没有结合实践导致医学生的病理分析能力很差。病理学内容杂而多,如果一味传授理论,学生将会感觉枯燥无味,很多医学生都在反应自己连最基本的切片都无法看懂,学习病理极度困难。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就便变得极为重要。以学生自己亲自实践作为教学准则,使学生在一种临床工作的氛围中去学习,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
四、如何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病理学的学习内容复杂繁多,没有太大的逻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对来说比较强。医学生在学习病理的过程中会感到极度的枯燥无味,对病理知识的理解也会比较困难,使得他们对病理的学习会产生一种极度的排斥心理。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病理课程在教学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病理的效率,就得首先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了,只有通过老师来激发医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才能使他们真正深入到病理学中去,才能于抽象复杂的课堂中获得一线乐趣。
1、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
病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对来说比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老师在做课程编排的时候一定要把实验和理论课交替排列,这样学生在上完理论课后再去上实验课就可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更深,更不容易将知识忘记。理论课的课堂上可以着重讲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实验课上则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加入实验课程,能够使医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病理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