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计算机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慕课和手机移动平台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21世纪,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计算机课程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但传统计算机教学管理过于单一,加上计算机知识枯燥、抽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慕课作为互联网、云计算等综合的产物,能够整合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加上手机移动平台的应用,能够为资源实时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从计算机教学现状入手,对慕课与手机移动平台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

慕课和手机移动平台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慕课;手机移动平台;计算机;教学管理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积极引入信息化、自动化教学系统,以此来拓展教学内容。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其中计算机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是慕课、手机移动平台,能够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之上,拓展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将二者整合到一起,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以实践促创新,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1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计算机教学在国内已普及,学生已掌握一些基本计算机知识,且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但是随着专业深化,所要学习的知识难度也随之增加,学生难以保持高度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计算机自身具有娱乐性特点,学生极易被其吸引,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散乱,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学习和研究,直接影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从教学方面来看,现行教学模式依旧以传统模式为主,教师讲授和演示、学生模仿,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不到位。虽然一些学校已引入了信息技术,但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把握并不到位,并未使信息技术有效发挥作用,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2慕课与手机移动平台概述

  所谓慕课,是由美国知名大学与EDX课程提供商合作构建的网络学习服务平台,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免费课程,且课程覆盖范围较广,如文学、哲学及经营管理等,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慕课平台拥有上百们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由简及难,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需求。另外,慕课能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良好的桥梁,为教学提供接入渠道,帮助教师设计良好的课程教案,且能够为用户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向学习者提供实时更新的知识,以此来提升教学有效性。手机移动平台,是指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移动终端,其中包含丰富多样的'APP,能够满足人们应用需求[1]。如生活中常见的微信,用户免费下载应用软件后,向运营商支付信息流量费,便能够与他人实现实时沟通和交流,且在微信平台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

  3基于慕课和手机移动平台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策略

  3.1拓展教学渠道,增强师生互动。慕课拥有海量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课程,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先进知识,进一步丰富课件内容。同时,学生也可以直接登录慕课平台,根据自身所需,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满足自身需求,突破课堂教学闭塞性,拓展教学渠道。如针对微信订阅号编程学习,学生可以在慕课上搜索“微信订阅号”等关键词,从中选择自己要学习的知识,从而掌握该项技能,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手机移动平台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在线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虚拟化交流目标。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以往采取大班讲授的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无法实现师生交流。而借助微信平台,能够在授课后定时发布有关问题,学生通过平台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实现对计算机教学的高效管理目标。

  3.2构建虚拟系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高校可以慕课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与当前微信平台有机整合,将班级作为单位,构建功能丰富的学习空间,辅助教师教学,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上传课程、课程习题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查询、下载并观看有关资料,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突破时空限制,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为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还要设置平台管理员,主要负责审核教师提交的教学资源、管理师生基本信息等,规范计算机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有效性。如在Flash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引导他们根据提供的素材和流程进行初步探究,能够让他们掌握Flash操作技巧[2]。此外,还可以将小组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针对性答疑解惑,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提升探究能力。对于进步较为明显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认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