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因此,有必要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技能大赛的理念和方式,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大纲。在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和大纲的设计可参考技能大赛的赛项规程和要求,技能大赛的赛项规程是由包括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制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前瞻性,也体现最新的知识和要求。会计技能大赛的赛项规则是从实际财务工作的要求出发,既符合国家的职业技能标准,又体现最新知识和要求,同时,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借鉴会计技能大赛的赛项规程,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标准的实践性。
(二)转变教学模式。会计技能大赛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既测试学生的理论能力,又测试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在会计技能大赛的赛题体现了这一点理论与操作并重。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将赛项的知识点或案例,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设计、课程习题或内容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般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下面记,重视理论讲授,往往无法无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能力是指与职业或工作在一起的,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合。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础会计中往往注重专业能力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引入技能大赛的训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不依赖老师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在“干中学、学中做”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操作能力。
(四)注重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传统基础会计的教学,教师一般把握基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就可以胜任,要求不高。而引入技能大赛的赛项要求后,教师不仅要熟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要会计的实务操作,以及最新的知识准确掌握。目前,很多年轻老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实践教学存在不自信和薄弱之处,而且,一门课程不能仅凭一两个老师,一门课程要顺利推进课程改革需要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需要根据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在备课、科研,技能竞赛等途径进行交流,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派部分教师走进企业一线的财务部门或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动手操作能力。
(五)改善实训装备。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践操作训练是学生动手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操作训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配备一定实训设备。而现在由于购置实训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往往价格高昂,通过很多学校的领导层没有意识到设备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室配备的硬件软件经常达不到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为达到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需要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使用装备完善的实训室。实训室中需要配备足够的设备,如,计算机和相关软件。
(六)增加实训项目。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教师偏重理论讲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不少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讲授不易理解不易掌握。在基础会计教学的最后阶段,安排一定的课时,根据技能比赛的要求,根据企业的真实环境,设计一些实训项目。这些实训项目将经济业务串在一起,当然知识点不宜超出基础会计的要求范围,学生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在这个过程中理解经济业务的关联和账户之间钩稽关系。这些实训项目案例编制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会计技能大赛考题。通过这些项目,提高学生的凭证的识别和填制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技能大赛的研究和参与,了解会计技能大赛赛项规则对会计学生的要求,以此要求作为标准,转变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改善实训装备,增加实训项目等多种措施共同推动高职基础会计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蓉.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