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二、审美上,追求神韵意境等独特的审美风尚。

  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的样式是及其多样的,而且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文学中体现出来的审美可以说是一种中和美,是一种含蓄美。这种美包含着三个方面即:韵、味、气。比如,《邺》《庸》《卫》:美哉!渊乎!《齐》: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我们从泱泱乎、渊乎、广哉、荡乎词语中可看出我国的先民们推崇崇高博大的美。这种美从先民初期开始一直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学。所谓中和,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中国古代文学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含蓄蕴籍的美。如《诗经关雎》中所表现得那种中和和谐之美一样,韵、味、气就一起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特征。

  韵,原指音乐诗歌的音调,后来干脆用到诗歌中,使诗歌音调和谐,富有节奏,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说文解字》中的韵更多指音乐。到了魏晋时期。韵逐渐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标准,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第一点就是气韵生动,主要是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能够在画中要表现出来。那么韵就又被拿来品评画。到了晚唐时期,文学家们就又开始用韵来评价文学。清代王士祯提倡神韵,这样王士祯的提倡加上一些人的会意,自然把韵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影响了诗坛近百年之久。我们说韵在文学中的作用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的,,包括现代的人们。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倡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可以说是一种风格论的认识。方东树的说法是对一种创作论的认识。皎然在《诗式》中说:诗有四不: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诗有四深: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这可以是一种鉴赏论的对气的认识。

  我们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当然在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探索性地借助于气、意、境、中和韵味等等的审美范畴,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这在中国都是独具特色的,正是有了这些独具的审美范畴,才使我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使我国文学独具特殊的地位和独有的魅力。以上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古代文学大专毕业论文2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关键词:神话唐代玄学

  一、中国古代神话

  神话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作为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有力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揭示了民间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的本质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根据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与大自然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一心渴望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减轻劳动,保障生活。他们把这一意志和愿望通过不自觉的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于是便有了神话的产生。由此可见,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