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24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视频媒介传播

  针对古代文学的传播,大部分受众应是学生群体,据统计学生群体占总受众的70%以上,而接受古代文学的途径主要是影视节目,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等载体。在视频传播中,文化脱离了原有的理性主义形态,不仅将语言作为传播中心,还包括形象与影像的感性主义形态。同时,利用影像表达生活、传递情感已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利用视频媒介将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传播,可有效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例如,《红楼梦》的电影传播,使受众既获得了娱乐的消遣,也获得了视觉的快感。因此,可将古代文学作品利用影像分批放映,也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影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文学的接受程度,从而有效扩大古代文学的传播范围。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会有很多影视作品出现问题,仅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其文学性。这便需要受众具有新媒体意识,自觉甄别传播内容的优劣,从而使古代文学得到正确传播[3]。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网络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通常以口口相传为辅,以手写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打字机、计算机的不断出现,成功取代了手写的传播渠道,其快速、好修改的特征为受众所接受。写作方式的转变是新媒体环境下对文学传播的最直观改变。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学作品传播的实效性。优秀的作品自转载起,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多人阅读,并继续传播,完成了传统几十年才能积累的传播量。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要设置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删除或禁止不良评论,防止其将文学作品的传播带到错误的方向。同时,也可在文学作品传播过程中发表正确的观点,使文学逐步平民化,利用文学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加深入身心。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依赖手机,对古代文学的传播有重要影响。自媒体使全民阅读、全民感受成为可能。通常情况下,自媒体在小范围内传播,最后由于网络的力量以爆发式趋势进行传播。准确来说,自媒体来源于博客,很多网络作者会结合自身感受,将古代文学作品写入博客,读者与原作者的身份发生互换,博客也成为传播文学作品的一大途径。文学的价值走向也逐步向平民化靠拢,最终实现全民参与,以繁荣古代文学。现阶段,随着新媒体环境出现,博客逐步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微时代背景下的微博与微信,微博相较于博客来说具有更多功能,不仅可以传播文字,还可以将上述视频媒介、声音媒介与其融合,使其成为古代文学的传播途径。可选取微博上影响力较大的用户,定时发布与古代文学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并及时纠正当前电视剧、电影中出现的错误观点,从而及时将文学走向引入正规,真正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有效传播。

  (五)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化教育传播

  1.搭建传播平台。学校可创新古代文学的产品出版传播策略,将传播的重心从传播者逐步倾向于受众。并将传统的“意义传播”逐步转变为“意义”与“形象”并重的传播模式。因此,为了有效突出受众对文化的主导特点,可在校园内搭建传播平台,为新媒体环境下古代文学的现代化教育传播提供机会与平台。例如,在传播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文化内涵时,可在校园的名著传播中或网络平台上开辟“名著专栏”,并设置网页介绍,同时上传专家对《西游记》的讲解视频,利用新媒体形式传播《西游记》。

  2.创新思维,运用新媒体产品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搭建平台外,还需利用新媒体产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中国古代文学适应当代新媒体环境,将网络资源、媒体资源等充分融入课堂,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需进行创新性发展,将网络内容与教材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产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师生的交流,打破文学传播的局限性,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并增强其主动传播文学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文学的传播打破了原有的方式,将古代文学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实现文学的电子化传播。但要注意网络信息的优劣甄别,防止大数据背景下,负面信息对文学传播带来消极的影响。总体来说,古代文学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才能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使中国古代文学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