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夸父的“俄狄浦斯情结”论文

60 阅读4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弗洛伊德的“恋母仇父”说,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理论。这种学说,虽然曾引起许多评论家激烈的争论和反对,但事实证明,它对、的`发展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在神话《夸父逐日》中,我们不是也可捕捉到这种“恋母”情结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由于爱的偏执所造成的人性弱点。

  3、俄狄浦斯是古希腊三大著名悲剧家之一索夫科勒斯的神话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位王子。在他出生的时候,神谕他长大后要弑父娶母而被遗弃,其预言最终得以应验,俄狄浦斯被他无意识的罪恶所震惊,他弄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家乡。无疑,《俄狄浦斯王》是成功的,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同是悲剧、也具有“恋母”主题的“夸父神话”。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称其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自然包括了对这种既是母子又是情侣关系的认可。。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悬挂着类似主题以供后人瞻仰的精品绝非仅此而已,弗洛伊德说:“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索夫科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卓夫兄弟》都表现了同一主题——弑父,而且,在这三部作品中,弑父的动机都是为了争夺女人。”此外,还有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卡夫卡的《判决》等也都是类似作品。据心家分析: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首选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就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

  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王》的解读同样适合夸父神话。是夸父让我们发现了我们人类天性中的弱点,也是夸父为我们承担了“罪恶”。或者说,我们那被压抑的愿望在夸父身上得到了释放。所以,从这一点说,人们视夸父为巨人、英雄或莽汉、狂夫,对夸父或赞美或嘲讽,表面上是人们对夸父逐日有不同看法,其实更大程度上显示了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即一方面出于“”的原因,我们拒绝和排斥夸父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本能上又渴求和赞赏夸父的行为。这与我们的意识及心理也有很大关系。

  4、同《俄狄浦斯王》相比,夸父神话并没有生动而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一切都是朦朦胧胧、含含糊糊的,如果说,俄狄浦斯的故事已完成了“恋母情结”的全过程的话,夸父神话则只不过是“恋母情结”的“胚胎”罢了。按谢选骏在《神话与民族精神》中对神话的分类来看,夸父神话只能是神话初期的“独立神话”而不能成为神话成熟时期的“体系神话”。他认为“当一个原始民族奋力挣脱紧紧束缚着它的蒙昧状态时,体系神话也就诞生了”。中国虽然早就进入了文明社会,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创造出“体系神话”。关于这一点,鲁迅分析说:“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出,以修身齐家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广大,而又有散亡。”应该承认,“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确实使中华民族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但所带来的封闭性又使得各种文化形式的探索浅尝辄止。显然,在这种自闭中,夸父要想成为真正的“俄狄浦斯”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再说,在我们所看到的神话中,无论是女娲还是夸父,其形象基本上还是“动物”,直到汉代,女娲和伏羲的形象也还是人面蛇身,因此,种种现象表明,夸父神话仍处于神话发展史上的幼年时期。

  综观中国神话发展的现状,夸父神话确实还具有很大的朴野性,但其可爱也正如此。夸父完全是在本能的驱使下开始“逐日”行动的。仿佛没头没脑,好没来由,憨憨的,傻傻的,又是那样自不量力,执意妄为,但他那种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渴饮河渭和弃杖化林的气魄及精神却又是那样的震撼人心!夸父是“可恶”的也是可爱的;是鲁莽的也是执著的;是幼稚的也是伟大的。无论后人说他是英雄还是蠢夫,我们更愿把他看成是一位天真无邪、率性而为的儿童,他毫不掩饰径直地表达着自己的爱与憎!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