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规范、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
完善行政单位的内控制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在单位内部岗位实行职责分工十分重要,明确权责,使财务工作的每一个人员都明白自己的责任,把具体的每一个责任一一落实到各环节中,财务监督、执行、反馈、决策缺一不可,才能保证财务核算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杜绝财务资金转付的随意性。在实行职责分工后,还需要建立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定期对联动部门进行考核,并作出奖惩。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
行政单位中的领导、财务工作人员作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素质与管理水平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把财务管理工作搞好,必须拥有一支由专业的、熟练掌握技能的财务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团队。行政单位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拓展知识,培养财务人员的责任心,职业精神,令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客观。同时,行政单位可以加强人才引进制度,以优良的待遇吸引人才,扩大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要提高门槛,尽量寻找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招聘工作公开公正,杜绝“关系户”的存在。
(五)细化年度财务预算工作并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在财务年度资金预算编制工作中,预算定额的制定要遵循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原则,财务预算项目编制必须细分,强化预算约束,建立节约意识,合理安排资金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年度预算执行中的新增支出不予追加,确需在当年支出的,可通过调整内部支出结构自行消化,对年度预算内没有编制的支出项目,财务部门将不予拨付资金,保证年度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应用。通过不断强化预算约束体系制度,使预算调整流程得到规范,单位的支出行为有了规范性,才能减少财政经费支出不合理等行为的出现,保障每一笔经费的支出都能落到实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事中”管理的关注度,对相关部门的资金支出行为做好明文规定,贯彻落实主管部门的主题职责,优化相关部门的支出结构,实现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的目标。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立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行政单位需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跟随时代的脚步,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培养财务管理人才,以高效的财务管理来提高行政单位工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其松。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建议探析[J]。经济视野,20xx。
[2]周震。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新财经(理论版),20xx。
一、前言
当今,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我国企业的不同领域都逐渐融入了ERP环境中,这不仅对企业财务管理而言是新的机遇,对其模式而言也是一个革新的机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财务管理模式的限制,基于这种情况,ERP出现了,该系统融合并提升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生产管理等功能,可全面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以及长久发展而言非常必要。因此,ERP系统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大趋势。
二、企业管理模式在ERP环境下的革新
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主要通过现金流动、采购、生产以及销售这几个部分。从整体来看,ERP系统升级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充工作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在ERP环境下被重新划分,归属于企业管理体系,而这种划分可让企业在财务决策方面更为精准地把握人力资源等各类无形资产。由此一来,企业就可充分掌握自身的财务、人力成本等情况,而财务工作人员就可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统筹管理,更加深入的参与企业信息挖掘与利用,且其工作内容就会由原本的统计转为管理和决策。
(二)改善财务管理
现今,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基本只针对资金,这种模式基本与现代企业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相反的。而ERP的作用就是加强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核算、分析、流传控制等环节,简化企业单据流程。要知道,项目中的环节都是有所联系的,只有流程规范,ERP中的信息及时获取,企业财务人员所做的决策才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