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举几个实例说明深入挖掘已有知识点进行知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笔者任教的《环境科学导论》课程中,第五章一节主要介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比如当前的缺水现状、缺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对城市的资源——特别是城市的水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窘境。在学生充分认识了缺水现状后——即从大处着眼后,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以我校为一个集雨区计算了雨水资源化回收潜力,并正式发表在CSCD 权威期刊上。同样,在《环境监测》课程相关章节中,针对近年来我国突发性污染事故较多的现实状况,引导同学们查找突发污染事故的相关文献,了解到我国每年通过公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约有2亿多吨。这么庞大数量的危化品运输,不可避免会发生事故,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找到原因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就显得相当重要,从而以此为主题进行研究,并正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结合延安“8.26”特大车祸案,提出“如何预防道路运输危化品事故”的开放性题目,引导同学们查找文献并讨论,聚焦于重特大危化品事故、相关部门的政策利弊分析发表了研究论文。在《水处理》课程相关章节介绍了混凝沉淀处理法,并引导学生研制新型混凝剂,组建团队等,撰写《新纤维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商业计划书》,参加20xx 年第八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获得金奖。
从以上典型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以本科教学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为先导,以重要知识点的深入拓展为途径,学生是可以完成较高水平创造性工作的,相关经验值得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一项历史使命,在国外,有的大学甚至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转型的重要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和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3 结束语
教师承担的本科课程门类往往是教师最擅长的领域,强化在本科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师生合作进行创新创业对培养市场所需的能做能说能写的“三能”人才,实现学生内在转变。这对教师在教学任务相对饱满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看到,在实践中,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学习理论的想法。以往对学生创新实验理论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一定要认识到理论成果的总结、提升对培养能做会写人才和教师科研产出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教师投入更多心血指导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陆一、史静寰(20xx)也认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术志趣与师生互动高度相关。
本科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已在我校理工学生中形成示范效应,身边的同学取得成果是最生动的事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对学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参加的学生普遍具有勤学好问、积极主动、对学科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深化发展了有效教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