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
(一)"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提出
正如前文所述,传统的行政集权式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缺乏人性化设计,忽视了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造成了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种消极阻碍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和素质教育过渡,培养大量具有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勇于创新进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未来发展的生命线。高校师生群体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的所有办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展开,因此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所谓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摒弃传统的刚性教学管理手段,注重对人的本质价值的理解与尊重,尊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和爱好来进行教学管理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和高校的共同发展。新时期,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正在被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高校教学管理当中,这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1.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尊重学生的权利,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中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教学管理的知情、选择、反馈、评价和决策上,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要了解本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才能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从而形成共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学生具有选择教师、课程以及教学进度的权利。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规划,学生对不同的课程有着多元化的需求,高校要尊重学生这种需求,在选修课中推行"一课多师"和"一师多课"的选课制度,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者课程,扩大学生自己选择的空间。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安排来选择学业年限,例如可以提前半年毕业或者推迟毕业等。三是提高学生在教学反馈中的比重。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也会在学期末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网上评教,但大多是走走形式,很少能得到教学部门的反馈。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有权利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想法等及时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那里,并对专业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反馈,根据学生意见来进行教学活动的重新安排。
2. 赋予教师更多的弹性空间
传统的教学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严格的规定,从备课、教案、计划、作业、点名等都有着详细的要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统一备课、手写教案等,教师被动的忙于各种教案、大纲的检查,没有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这实际上扼杀了教师的个性、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这也是高等教育的课堂缺乏对当代学生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并不是因循守旧和按部就班。没有教师的创新,也很难有学生的创新,那整个教学活动将严重缺乏生命力和创新力,学校的发展将会严重受阻。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在不违反基本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允许教师打破一些固有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多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活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教学环境,创造更加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和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3. 科学确立教师绩效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教学胜任力及其专业发展能力做出的价值判断过程,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能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评价正是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中提高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把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内化于教师活动之中。一方面,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说明了学校关注和重视的内容,这也有利于教师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明确自己的职责,认识到不断进步、提高不仅仅是自身的愿望,更是学校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和反馈,可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同时,教师绩效评价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己和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绝佳时机,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改进。其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实行政策公开,使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和就业分配等工作的过程和环节置于管理部门和学生的监督之下,并逐步制定完善的监督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管理工作的考评标准,完善管理绩效评估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把落实管理制度情况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考评的重要方面,这样才能防止工作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消除学生对过程和结果的不公的疑虑,促进学生管理的公正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