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行政管理
1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①片面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简单的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没有完整、科学和适应企业自身的一套体系。

  ②很多国有企业都以为绩效计划的制定是领导阶层的事情,没有充分结合起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

  ③认为绩效管理是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任务,无需其他部门进行发言和配合。

  3.2绩效管理的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

  根据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有关学术性论著来看,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必须要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联系起来,并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计划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体现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但是当下很多企业的战略发展都没有和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联系起来,尚未以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相关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以至于很多国有企业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没有和企业战略发展产生任何联系,进而让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3.3绩效制度的制度执行不到位

  国有企业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也是当下国有企业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明确规定了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制度的具体运用,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实际上仅仅是将绩效考核结果用作员工奖金的体现,关于员工培训、晋升和薪酬上,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发挥出作用。

  其次,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了绩效沟通、绩效反馈、绩效申诉、绩效改进等部分。但是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缺乏认识,导致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长期缺乏绩效沟通、绩效反馈。

  而且在绩效改进方面,鲜有企业在积极进行,最终导致了执行结果不客观、不准确。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4

  论文题目:

  试论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论文摘要:

  “后现代性”作为一种脱胎于“现代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其精神实质如去中心化、多元主义、不确定性、微小叙事、消解权力的中心主义等诸多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正在逐渐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主要解决的是公共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响应问题。

  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后现代性”话语出现跨领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对于“后现代”这头大象,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IT业将之称为数字化,哲学界将之称为本质直观,心理学家把它概括为行为体验,伦理界称它为自我认同,人类学家则说它是社会资本,物理学将它概括为负熵,化学说它是复杂和混沌,生物学则说它是基因重组……其实,“后现代”只有一个,那就是伴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来的,语言(或者说符号)本身的权力(power)的被重视,以及在现代性语境下的结构主义、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等传统观念被打破其垄断地位。具体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则是强调“以流程转变为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向。这种影响主要促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朝向三个方向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本文主要拟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后现代理论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影响和渗透。首先,我将简单阐述一下什么是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其次,我将就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加以初步探讨。

  1、现代性,后现代话语的产生以及后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个令人困惑和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而且在当前,对这个概念更是充满着批判与解构的尝试。在关于现代性概念的界定中,有三位学者的观点比较著名:首先是吉登斯,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现代性看作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包括从世界观(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态度)、经济制度(工业生产与市场经济)到政治制度(民族国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构。他着眼于“从制度层面上来理解现代性”,因此他的现代性概念主要指称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第二个是哈贝马斯,他从哲学的角度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是一套源于理性的价值系统与社会模式设计,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建构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代,其中个人“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时代特征,“主体性”原则构成现代性的自我确证的原则。在他看来,现代性的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它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确证的问题。第三是福柯,他同样足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不过他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对他来说,现代性从根本上意味着一种批判的精神。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