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转变封闭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模式,宽领域推进。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一成不变的知识呈现方式。生物课堂不再是中规中矩一问一答的旧式思路,知识点的呈现和讲解方式更灵活。只要能帮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形式,可让课堂活跃起来,都可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开思路,不过分压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做到对整个课堂的调控收放自如。同时,也要注重灵活分享教学资源,学会借鉴好的资源,把自己当作“内质网”,把新资源比作“蛋白质”,对其进行“加工、修饰”的过程会收获更多,而且事半功倍。这不仅是对资源分享者的尊重,同时也使自己成为学科知识、资源的传播者,何乐而不为呢?
一、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生物课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生物实验的可操作性不强,且实验周期较长,比如腐乳的制作前后需要三个月的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经费占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而中学教育投入相对很少,另一方面,有些学校领导在意识层面上便对生物实验设施的配置不重视。种种原因导致生物学科在教授时只是纯粹灌输枯燥的课本知识,遇到实在需要讲解的实验部分,即需要教师在黑板上手画。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出的教学成果之不尽如人意可想而知。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办法
1.加强生物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提高生物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让教师自身端正态度,重视生物学科的地位,才能追求更高的教学层次。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法。从学校的角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鼓励他们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制度或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他们的教学改革热情,一定会取得可人的效果。
2.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设备,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远远好过课本式的枯燥讲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环节。学校和领导要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实力确保实验设备的完备,重视生物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配置,提高学校生物教学的整体实力。
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实不管怎么说,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不管进行怎么样的改革,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作为切入口。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每次都准备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生物学现象,穿插在知识的讲授中。比如,讲到基因这一块知识时,将基因与人的外貌长相、性格特征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自己或周围同学在外貌、性格上的不同,认识到基因的神奇,自然会对这些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中,虽然现阶段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存在众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待解决,各位教师和领导首先要从自身意识上端正态度,明确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将生物教学创新性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重视起来。要加大教学投入,增加生物学科中实验教学的比重,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目的,才能彻底改善现阶段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之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凡是能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自身综合素质的都是有效教学。新课标教育的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有效教学理论①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更应该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基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开展”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相关理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性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