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潘月俊:情境德育“指导”学生成长的道德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2004.10)
(2)吴家魁:品德主动性内化之路。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6)
(3)华中师范大学《文化涵育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
(《中国教育报》2004.10.19)
(4)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德育的研究》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参加研究的教师,长期在德育一线从事工作,在德育科研与实践上也取得不少成绩,也大量参加学校德育室的理论研究。有学科教学能手,有校刊主编,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地域文化与德育的结合实践上均取得一定成绩。所有成员均具有本科学历,写作能力强。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经费预算情况。
学校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为研究者的检索资料、外出培训和交流、学生的社区实践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2)该研究得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兴平、周卫东、王泽海、丁晓美等人的指导。东台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会等单位提供实践基地的支持。
这学期,是来到北理的第二个学期了。此时冬季刚过,迎面袭来的正是大地复苏,万物尽显生机的初春。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我们的脸上也不再是初来学校的那种生涩和新鲜感了,时间,也不应该再浪费了。
接下来,我想分为过去和将来两部分来谈一谈我自己。
过去的回忆。
初时,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呱呱坠地,纯真质朴,伴着田埂路旁的油菜花海,听着路边老槐树上聒噪的蝉鸣,踏着被雨水打湿的落叶,望着路旁一片茫茫的白色世界,过完了在脑中早已深深烙印的童年时光。而后,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张张有些发黄的毕业合照,一方方在光影里闪烁的课桌,一节节在课表里赖着似乎怎么等也等不完的课,一段青涩又有些懵懂的,似乎有些漫长的少年时光,到了真的过去的时候,却似乎只是一转眼呢。再后来,在书本堆砌的小城里奋笔疾书,在夜深人静的青白色灯光下强耐着睡意看着厚厚的书,在成绩单后或笑或瘪着嘴的憔悴脸庞,那段想来总会不自禁地微笑起来的岁月,就这样也过去了。随着接下来的一个漫长的暑假的离去,已见白发的父母亲人们送别了那些初时的孩子,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了挺大的大学校园里面了。
过去的回忆,是一座值得珍藏在心底的宝藏。
拉着父母的大手在老照片那些忘不掉的角落玩耍的日子。
和舍友们在冬夜暖意融融的宿舍里无所顾忌地谈笑的日子。
和同学们在夕阳下拉着褐色的影子迎风奔跑的日子。
和朋友们在假日里空荡荡的教室中感受着窗间透过的淡色阳光,对着课本冥思苦想的日子。
和觉得很特别的女生在细雨中相视而笑的日子。
那段,很特别,无忧无虑,清澈的日子。
我是永远都会记在心底的。
将来的打算。
大学四年的生活已经八去其一,高中时,从书堆的缝隙里面夹杂着风声传入耳中的那些老师说过的话,自己曾经憧憬的生活,如今看来,尽管仍是很精彩,但确实是打了不少折扣的了。曾有的种种幻想,如今成了眼前似乎可以碰触到的现实时,终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大多,是被时光的尘土埋没掉了。
就这样,过去的学期里,自己在假期里定下的纷繁目标,完成的,只是寥寥几个。在此,也不提悔恨,来日再雪此耻吧。
而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我首先想谈一谈我对于人生的看法。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活,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我就这样循着别人的路,跟随着熙攘的人群,自以为在努力,在拼搏地前进,那就是愚蠢的了。
人,或贫或富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努力或碌碌无为地走完这一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一开始走上这条生命的路,又是为了什么呢?
看过了很多电影的桥段,在电影里,人的一生,短短的几十分钟甚至更短,就快速地被放过去了,真的很快,看来甚至让人心惊。但如果我们真的是恍惚而迷茫地活着,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蓦然回首,这不甘心的一生,又哪里有几十分钟那么长呢?也许,感觉起来,不过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从生,便到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