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围城》中以方鸿渐这样特别又普通的人来表现着人和人之间最为普遍的心理隔阂。方鸿渐从追求自己的人生,到一次次的幻想破灭,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和人无法完全沟通的感情以及人自身所无法真正把持的命运。方鸿渐的无奈,是因为命运,也因为身边环境的恶化,这里表达着人生的无奈以及艰涩。这一点其实是钱钟书希望表达的一种人生哲学的思考,一种生命价值的追求无路可走以及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文化困境,人总会同步思考这两个问题,追求和现实,最终往往只能滑落到一个痛苦的不均衡点,这个点表现在方鸿渐这些中国人身上,则是选择现实,舍弃了追求和希冀。

  三、《围城》中人性软弱的文化呈现

  《围城》这部小说,除了对人生的虚无、价值丧失以及荒唐堕落进行深刻地呈现和反思,更多还表现出人类自身绝望、软弱的人性特征,对此,钱钟书在该小说之中进行了深刻地讽刺。在现实的世界中,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了二元的割裂,这种割裂,对于普遍的普通人性而言,往往会呈现出绝望,这就是人性的软弱。人类所拥有的价值追求的热情,一个方面是因为客观的环境中有着巨大不可逆转的力量,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主观上存在的脆弱,这两者都足够扑灭人类追求理想的火焰。   小说中,方鸿渐之所以会赶到幻想破灭以及绝望,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所身处的现实世界是一个无序并且换汤的世界,也不仅仅是因为方鸿渐过着非常动荡而且奔波忙碌的生活,其实还因为方鸿渐有着普通人都有的人格,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无力以及懦弱。因为自己的人格和现实的两重挤压,导致方鸿渐丧失了追求人生价值的勇气,逐渐在荒唐的世界里变得消沉以及颓唐。方鸿渐经常在嘲笑并且否定世界当中的虚伪、丑恶,但是他也正如他的好朋友赵辛楣所谈到的,全无用处。虽然方鸿渐企图通过讽刺现实来获得自尊,但他仍然无法取得自信。这一点恰恰证明了,方鸿渐最大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多次困窘,很大的原因是他常常陷入到内心的进退两难之中。如小说《围城》中谈到的一个情节,方鸿渐一开始放开了感情,轻易地就被鲍小姐所戏弄,最终面对着心爱乃至相爱的苏小姐,又没有办法对她吐露自己内心当中真实的想法,最后又滑落到孙小姐的心计之中,任由她摆布,没有真正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爱着孙小姐就和她结合。所以,从方鸿渐在小说中的爱情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方鸿渐一次又一次地对人生、对所谓命运屈服,而事实上,是方鸿渐他自己内心懦弱的人格作祟,也是他没有真正勇气去面对的人生最终结果。

  方鸿渐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一方面不具备足够的能力以及心智去把自己从困境之中拯救出来,又没有真正的勇气去离开世俗,追寻自己的世外桃源,所以方鸿渐只能够在所谓的围城之中不断奔走挣扎,听凭命运把他的欲望驱赶到世界上的任何的一片地方,而他的追求和灵魂便在这样一种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抗议抱怨中渐渐萎靡消失。方鸿渐正是在不断地失败以及挫折当中,从追求爱情和自由,到麻木地接受了婚姻的围城。从一开始对唐晓芙的热烈追求,以及在爱情面前无比的坦诚,消除一切误解,到最后变成对这样一种追求的自我否定;从一开始对封建主义传统婚姻的强烈反感,到最后居然滋生出赞叹。在这里,钱钟书先生以一句话来讽刺方鸿渐:“现在想想结婚之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郑重,真是幼稚。早知道这样,结婚之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还是老式婚姻最干脆,索性谁也不用认识谁。”这样的内心感叹,又何尝不是对方鸿渐一生最大的讽刺呢?方鸿渐在现实生活中,原本是蔑视着一切庸俗,有着自己的兴趣,追求的人,对于人生有自己想法的人,最终在和现实与自我人格的反抗中,死掉了灵魂。人生的残酷,滋生了人类的软弱,而人类的软弱,纵容了人生的残酷。

  四、《围城》中的讽喻文化

  《围城》当中有很多幽默的讽刺,这种讽刺不仅仅是对于方鸿渐进行讽喻,更是对所有庸俗人生和人性进行深刻地讽喻。例如,《围城》中“围城”这个比拟,就是一个极其巧妙的讽喻。书中谈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个城,其实就是讽刺地比喻每一个现代的人格所面对的每一个选择。当现代的人格如方鸿渐一般,面对着选择但还没选择之前,总会思想前后,充满追求地希望获得自己的理想人生,可是这种希望在进去城里的时候,又转化成为渴望逃离的思想。一次次冲进去,又一次次逃出来,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会感到疲惫,都会在这种周而复始的痛苦中,感受到永无结局的永恒困境。方鸿渐的人生以“围城”作为讽喻,的确有很深刻的抽象性,让人能很形象地理解方鸿渐身上的文化特征,这一点,也正是钱钟书先生匠心独运之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