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和开展
近年来,很多群众性的团队歌唱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主要也是得到了各地文化馆的专业性人才的指导。有了专业性人才的参与、指导教学、宣传,使得高雅的艺术形式和音乐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文化馆的从业人员应做好自身工作,广泛地进行有关活动开展的宣传和具体的活动情况普及。另外各地政府文化部要对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开展、普及教学提供资金支持、号召开展节假日大型歌唱比赛等。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主要是着重宣传和普及群众性的声乐艺术,使声乐艺术能够在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得以良性的发展。
(二)积极培养群众性的声乐艺术人才
群众声乐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的艺术人才,文化馆具有培养群众性声乐人才的职责。反观当前大多文化馆,其人才匮乏,开展的活动极少,更甚者是常常不开展相关活动,因而没有很好地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职责。因此,对做好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以积极的热情进行人才的培养,进行群众文化的传承,从根本上改善群众文化活动的不良现状。首先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不仅表现在音色、音质、音调上面,还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目前普遍存在的是教授人员拥有较好的唱功,而对声乐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的现象。这就需要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声乐理论等各方面的知识。另外为了不出现停顿工作的状况,文化馆应增加声乐艺术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声乐艺术的宣传,应当积极地进行人才的培养,针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群众性艺术声乐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做好人才组织的本职工作。在宣传方面,举行声乐艺术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形式,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定期进行露天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表演,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相关人员表演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声乐艺术的普及反作用于群众文化活动
声乐艺术的快速和高效发展,离不开群众文化活动的土壤即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将声乐艺术完全根植于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能够使声乐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快的进步。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认识到目前的局面,积极地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将声乐艺术深深地扎根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积极地发挥文化馆的自身功能,做到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促进和开展,使声乐艺术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这片沃土之上茁壮地成长和发展。
二、结语
总之,声乐艺术的普及,需要政府的号召、文化馆专业人才对群众中声乐爱好者的培养和辅导等。声乐艺术的普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声乐艺术活动的发展需要大力宣传及推广,更需要群众、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 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 篇9
一、吉他起源的两种说法
关于吉他的起源,普遍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希腊的吉他拉(H- IθαPα),后演变成维卫拉琴(Vihuela)在欧洲流行。维卫拉琴是一种平背的弹拨乐器,它用手指端来演奏,表现风格典雅优美,与今天的古典吉他相仿,通称拉丁风格,具有平静瞑想的艺术效果。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埃及的琉特琴(L-ute),阿拉伯摩尔人(Moor)传入欧洲。琉特琴是一种曲背的弹拨乐器,用手指甲来扫弹琴弦,风格粗犷豪放,与现在的弗拉门哥吉他类似,通称摩尔风格,带有兴奋、狂热的激动效果。
二、吉他史上的第一次黄金时期
18世纪后期,几项重大的改革使吉他从沉寂中复苏过来,首先是废除了5组复弦而代之以单弦,使其音色更为清澈。继之有人在低声部又加上1根E弦,扩大了吉他的音域,奠定了现代吉他的原型。此外,琴体逐渐加大,面板下的音柱改为扇形排列,增强了琴体共鸣性能和音量。记谱也由老式的图式记谱改进为科学的五线谱记谱(图式记谱法是15至17世纪用于鲁特琴等乐器的古老记谱法。它将运指法记录在代表乐器弦线的几条横线上,而将音符节奏的长短标记在横线的上方。如今流行于港台的六线谱实际上就是图式记谱的翻版)。接着涌现出一批以索尔为首的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迎来了吉他史上的第一次黄金时期,或称为吉他的复活与古典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