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教学过程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例如在教学“周长”这部分知识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宽求周长或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这类简单题请C层学生解答;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及长与宽的关系求周长,这类较复杂的题请A层或B层学生汇报。这样分层设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题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
二、创新教法
(一)教学内容要新。小班化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新”,应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如教学长度单位认识时,叫他们去调查学校到所住社区的距离;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叫他们和家长走入市场,学会购物,写数学日记;教学面积认识认识时,叫他们观察教室的地砖和实地测量小篮球场;教学连乘应用题求几栋楼住几户时,叫他们观察学校周边的楼盘,有条件的去询问调查。通过家长的配合及学生的自我实践,这些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应通过教学内容之“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从而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二)教学形式要新。小班由于学生人数少,学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与老师、同学碰撞、交流、角色置换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态地参与到教学中。如认识方向知识时,我请全班到课外上课,让他们身临其境,有利于直观接受,并现场做个别指导;在教学行车几站时,可叫学生分组合作,排成行车架式,让学生体会到行车几站是数间隔而不是数点,然后老师逐个小组参与,帮助他们理解,切实做到突破难点,这也是小班化教学才能容易做到做好。
(三) 导“思”要新。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或操作实证的方法,通过对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深化内化。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教育关照度增加,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与老师互动交流,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教学“铺砖问题”,可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体验铺砖情境后,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解决方案,而后让他们自主探索,认识并找到了大面积(房间)除以小面积(砖)的规律,从而解决了本单元的重大难点;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而后交流他们不同的思考成果,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班生少,学生占有的单位时间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大,学生的疑点诉求和老师的引导思考才能一一得到有效的表达和突破。
(四)作业辅导要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老师要利用作业面批,培养师生情感,提升学习成绩。与大班化相比,小班化教育存在着人际交往优势。人数少,更利于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可敬的师长、可亲的朋友。学生爱上你,也就爱上了你的课。
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它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小班化教育必将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