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情绪表现方面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情绪方面普遍存在两极性,即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3.3 人际交往方面
(1)在同伴交往方面。青少年和童年期的儿童有明显的不同,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突出表现出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而交友的团伙形式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因此,青少年交友的范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青少年好友一般为相同的性别,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同时,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异性逐渐发生了兴趣。
(2)在成人交往方面。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情感上的脱离。青少年由于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与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亲密了;第二,行为上的脱离。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第三,观点上的脱离。青少年对于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因此,他们对于以前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与父母意见常常不一致。
3 中学体育教学对促进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作用
3.1 体育课对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第一,体育教学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游戏、运动、竞赛,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活动中,使精神和身体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
其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第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互相配合、协同的集体活动中,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可依赖性、信任感以及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由于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竞争特点,也同样推动着学生好强心、进取心、创新精神、英雄主义等的发展;第四,体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使潜能得到挖掘。这种活动方式上的差异也可以加深个性上的差别。
3.2 通过中学体育教学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途径
3.2.1 通过一些项目的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一直是各级学校体育课的主教材,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同学的快速反应能力,耐力跑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体育教学呼吁快乐教学和更多时尚运动项目的而出现,田径的单调性、枯燥性日益突出,广大学生对田径运动敬而远之,田径教学处在边缘化的尴尬的地位。在当前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品质薄弱之际,我们在中学体育课上利用800米和1000米等耐力运动项目,来培养学生克服“极点”,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下一代良好个性的培养将起到很好效果。
3.2.2 通过体操项目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和果断的精神 体操的单双杠、跳箱、山羊等项目,需要练习者有一定体质外,还要有勇敢、果断的品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整天在父母的宠爱下,缺乏独立办事的能力,胆子小、协作能力差,处理问题基本上都是以我为中心,自私是他们的共性。这种胆小、懦弱和自私的性格将影响孩子的进一步发展。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单双杠、跳箱、山羊等体操教材培养学生冷静、果断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保护帮助和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等安全教育。
3.2.3 通过集体性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 未来的社会既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又是到处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社会。排球、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是集体性项目,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最好教材。我们在中学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排球、足球、篮球等集体性项目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利用集体性项目使学生明白个人的技术水平再高,没有集体的配合,也很难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他们相互宽容、鼓励,通过练习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和整个集体凝聚起来的力量之间的差别,明白1+1>2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