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点与演唱体会
民歌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点与演唱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点与演唱体会 1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民歌按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还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和长歌。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它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诗经》为源头,我国的民歌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播与发展。民歌,产生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劳动之中,至今流传下来的千百首民歌无一不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斗争中形成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的艺术表达手段。乐音的带腔性、旋律音调组织的无半音五声性、节拍节奏的灵活性、织体思维的横向性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主要形态特征,民歌可以说是民族音乐文化里最具代表性的精华,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创作出来的精神食粮与信仰。它不仅是各族人民的文化产物,也是广大人们的娱乐所在,这是民歌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所决定的。民歌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中的艺术精品。所以,民歌的发展关系着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作为21世纪的新生力量,我们应当不遗余力推动民歌的发展,当然,相关部门也要共同来推动此举,以此来推动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一、对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绣荷包》产生的生活背景
《绣荷包》作为一首传统的民间小调,其分布范围几乎遍布全中国。《绣荷包》为典型的小调,历史久远。据统计,在我国汉族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绣荷包》的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音乐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的艺术特征各具风味。由于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音乐文化、风俗和发言等都不同,但是其中的内容却离不开“绣荷包”这一文学母题,每一首《绣荷包》唱词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有的描写生活,但是都最真实地反映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那么,对于民歌的产生,是来自于民间创作的一种声乐艺术,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民歌里都会很贴切的反映出来,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一种表现,劳动人们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缓解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以及平时生活中所带来的疲劳与压力,于是创作出一些旋律优美朴实、唱词贴近生活的歌曲,这些歌曲大都来自于普通的劳动人们,所以歌曲普遍都比较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正是这种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形式,使得这些歌曲更加淳朴、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二)歌曲所表达的意愿及所要传达的内涵
《绣荷包》是作为一首谣曲流传在山东南部的一首传统情歌。谣曲,是属于小调的一种,它本身还分为长工诉苦歌、妇女诉苦歌、情歌、生活歌曲、嬉游歌等等,相对于小调中的吟唱与时调而言,谣曲的地方特色浓郁,艺术形式成熟但比较简单,形式比较自由、灵活,形象表现单纯、真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情歌是谣曲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数量也比较多,且大多数作品表现都比较细腻、情绪表达委婉、音乐秀丽,常常借用一些细小的物品作为感情的寄托,构思巧妙、意味深长,但表现手法比较朴素、简洁。
(三)《绣荷包》对民族音乐的意义
山东的民间歌曲极其丰富多彩,除了劳动号子、秧歌与花鼓,大型民歌套曲、说唱性民歌、吆山歌与吆牛号、民间儿歌这六种体裁的民歌之外,在山东各地还流传着许多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调,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富有深厚的乡土气息,感情真挚淳朴,曲调动听感人,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绣荷包》这首歌曲的形成、发展和流传经过了长久的岁月,已经溶入到了当地的音乐文化中,使其与山东当地的人文、风俗、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