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精选7篇)

39 阅读10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教师还必须明确师爱的误区。师爱要平等,但不能强制。一些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讲究方法和艺术,把自己的意志、观点强加给学生,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它不但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接受,反而变成他们的一种无形压力和枷锁,进而对相关的教师和科目产生厌倦感,不利于学生本身智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师爱是一种情感

  师爱不仅是一种专业技能的表现,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一种集智慧、理智、道德、美感于一体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通过关爱去了解学生,用心灵去问候他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需要、动机、欢乐、担忧等精神世界。借助这样的情感交流,读懂自己的学生,鼓起学生上进的欲望和勇气。同时,在关怀的过程中,用内心的爱教导学生学会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这样的情感交流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温暖,也让学生在关怀别人的过程中体会明白爱的真谛,从而引导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其次,教师通过师爱的尊重与信任,从内心肯定学生的价值,给予他们成长的信心。尊重能让学生在内心学会自我肯定,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使学生充分发挥在集体中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的天赋、才能,相信他们对社会都能有所贡献。从中消减学生内心的挫折感,增强自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这样不仅在教学中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在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时,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增强其自尊感,促进他们的转化与成长。最后,师爱运用同情、理解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同情和理解是一种理智的爱,它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有心理、生理等缺陷的学生在温暖中勇敢发扬乐观主义精神,树立奋发向上的思想和信心,不断战胜自己,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正是由于师爱的情感,通过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能更好地与自己的学生进行交流,使双方的情感都得到更好地良性发展。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2

  目前,现代教育的发展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以人为本”的声音几乎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段论述虽然发表于上个世纪中叶,但对于我们新时代的教育还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一是以平等的爱,才能“打到心灵深处”;二是以真挚的爱,才能化解顽童之愚顽;三是以真情的爱,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四是以崇高而无价的奉献精神,才能真正的爱每一个孩子。

  一、爱是平等的关怀

  我们提倡老师与孩子平等是指老师要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与孩子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有满足感与幸福感,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合作伙伴。现在,我每天在处理班级中的事情时都不忘提醒自己:我所做的一切尊重了孩子的权利了吗?记得有一次在大课间活动做《跳绳游戏》时,为了防止活动秩序的混乱与意外,我把几个能力差的和比较顽皮的孩子留在一边让他们抡绳或做裁判,这种举动从表面看来是正确的,但当我看见陈谋无精打采的表情时,我马上感悟自己的失策,因为我剥夺了他的自主权。于是我又重新进行了调整,让他们自由选择角色,到结束,其实也没出现什么偏差,相反他们在活动中很兴奋、很快乐!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师爱要全面、公平。“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二、爱是理智的尊重

  尊重学生,以肯定、赞扬来代替指责、批评。学生不是物品,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的人来对待,即使对待后进的孩子依然要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偏见,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多跟你的学生说“你行”、“你能干”、“好样的”。也许在某一天你会发现,他真的做得很好,你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样做了之后,你常常会看到被批评的学生心悦诚服的表情,既让学生虚心接受了你的观点,又避免了师生间因批评而起的矛盾与冲突,而且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要比直接批评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直接批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听你的话,照你所说的去做了,但其实心里并不一定信服于你。所以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爱学生就要深入地爱,宽容地爱,理智地爱。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师生的心理距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