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精选7篇)

39 阅读10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无数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学生没有感到受教育却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事实又同样有力地证明了德育的无声渗透――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持久的教育效果。我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使爱的情感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上升,使学生从爱父母、爱同学到爱事业、爱祖国,爱的情感一层一层升华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活动主题鲜明,让学生唱主角,让他们自我教育、相互教育,不仅增强才干、增进友谊,而且使师生间、同学间心理相容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不留教育痕迹时都受到终身难以忘却的教育。

  浅谈师爱中的文化内涵 篇6

  摘要:

  师爱是师德之魂,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没有师德的就没有教育。这无疑说明了师爱的重要性,它是教育的一切前提。

  关键词

  教师;学生;教育;师爱;重要性

  我国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根草去。”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冰心也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了教育得先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霖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是教育人的高超的艺术。苏联的高尔基曾经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的言语都道出了,教育中没有爱是不行的,但只有爱是不够的,师爱还应该充满智慧。这说明了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师爱是教育的一切前提。师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溺爱是一种过渡的给予,同样会使孩子遭受到毁坏。在“国培计划”的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部分提出了“没有师爱是师德之魂,没有师爱就没有师德,没有师德的就没教育”。可见师爱在整个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我认为新时代下的教师除了关爱学生还提到了要严慈相济,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等。有教育爱心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爱学生是符合教育对象心理需求的。人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一个人生活在被别人尊重和信任社会当中,他的心里是充实的,心理是不恐慌的,自信心就能够表现出来;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氛围中不被人尊重,不被人关注,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是恐慌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实际他们每天也有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渴望别人来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这个心理也没有完全能排除。假如在教学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因此有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关注、让人关注,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有的孩子在班级捣乱,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不能从正面得到你们的承认,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叫你们意识到我,正视我的存在,这是被极度忽略而怨愤性地表现自己存在的极度情绪化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发展下去人格可能变得极其消极。帮助教育这样的孩子,怎么才能解决好呢?就是要使他渴望得到人的尊重的需求得到正面的满足,教师的爱在这方面是不可小视的。通过爱使他那种渴望理解,渴望承认,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得到满足,才能够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师爱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育中的爱什么样的爱呢?要向家长爱孩子那样爱学生,但是教师的爱与家长对学生的爱是有区别的:

  第一,父母对子女的爱产生于血缘的亲情关系,而教师的爱则是建立在对祖国、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之上,它是对祖国对事业的责任感之上生发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爱,教育性特点最为明显,而家长对于子女的爱,养育呵护性比较突出(父母最怕孩子生病,最怕孩子吃不好,最怕孩子冷着或热着等等)。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爱,家庭性比较明显,而教师对学生的爱,社会性比较突出。家长爱孩子不是说没有考虑到的孩子将来,但和老师相比,家长爱孩子带有家族性的考虑,如: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光宗耀祖,光耀门庭。有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艰苦而又偏远的农村,所以他告诉正在上学的孩子:你爸你妈就这样了,大字认识不多,就希望你将来能够走出去,给咱们争光等等。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