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实践教学的媒介
“媒介”多泛指“任何用来传播知识的通讯手段”,不仅包括各种教材和参考资料,还包括模型、投影仪、摄像机、计算机等视听辅助设备。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现出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的人文关怀,潘一楠[2]等人通过多媒体操作平台,让学生进行虚拟练习。结果表明,经过新型媒介练习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人文素养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1.4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应该是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反映。无论采用哪种合理的考核方法,考核都只是促进学习的一个手段而已,目的都是通过考核检验教学效果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1.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一整套评价方案的核心所在,是人们价值观的反映,可以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过去长时间以来,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考核过于死板,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只会机械性的操作,不懂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缺乏创新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将是高等护理教师研究的方向之一。
2.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转变现代化教育观念
转变现代化教育观念,要注重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为促进护理工作发展的新一代医学工作者;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教育意识,使其成为自我发展、不断拓新的医学界生力军[3]。
2.2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即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向着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逐步迈进。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既注重对学生护理操作基本技术的讲授,又注重对学生相关理论知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临床思维及应变能力等的指导。
2.3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多、时间紧,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放弃偏门别类的教学内容,选择简单新颖实用的实践项目。同时,还应注意及时对国内外护理学基础的新技术、新观点进行适时补充讲解。此外,在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基础上,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做微小的调整。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是突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作技能迁移法、角色置换法等。
2.4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由于课程的特点,大部分实践教学多在实验室完成,为了缩短日常实践教学与实际临床工作的差距、尽快提升学生从校内学习到临床工作的转变效率,应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模拟医院等,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如同进入病房一样,时时以医院护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培养学生的严谨性与实操能力。
2.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项:(1)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2)改革考核方法;(3)运用多种评价形式。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静华.新世纪护理培养目标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xx,37(8):8.
[2]潘一楠,李莹,周瑾,等.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xx,25(3):69-70.
[3]沈宁.护理专业教学研究改革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0-2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选择较为优质的护理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护理实际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我院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5岁。200名患者内部有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为27%,肺炎患者为78例,所占比例为39%,慢性阻碍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为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日常的护理,第二组为对照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