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前面讲到审计风险包括内部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如果这两类风险关乎到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和审计人员的水平,那么职业道德风险就属于第三种独立风险,它是价值观风险,无论制度设计再完美,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环节做的再好,只要审计人员的道德偏离正轨,那么这次审计目标就难以完成,当然,这样的情况在高校中鲜有发生,因为这涉及到国家公务人员编制问题,编制一方面是优越之处,同时也是一种约束。
四、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强化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
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已经过了肆意增长的时代,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实现由粗放增长向节约增长转变.要想实现这样的精细增长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坚决执行,抵御内外部的风险冲击,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人治,首先要提高管理层经营水平,从顶层框架入手,进行制度设计;其次,加强员工能力培养,增强价值认同感,打牢基础。由此,才能让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方,执行有力,协同提升".结合到高校情况,高校应该强化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出台考核标准,鼓励参加证书考试,定期组织校际专业岗位人员交流等。
(二)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经济在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常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断进步,是自己具备新常态下的专业胜任能力。
首先要具备怀疑能力,也就是风险意识,其次要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运用到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的重要控制环节,能够合理地确认重要性水平,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及实质性程序。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职业道德,保持专业性与独立性,让精神和灵魂超越眼前的利益与诱惑,确保审计质量。
另外,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纳入年度计划,例如我校审计处就在加强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尝试,在工作年度之初制定全处学习计划,由领导制定起草学习内容,分章节交由每一个审计工作人员,安排在每个星期的学习会上进行讲授,分享学习心得。内部控制审计就像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但目前状况来看,这个紧箍咒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美国已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上升到立法层次,我国已然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S].
[2]秦荣生.内部控制与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杨有红,王宏.内部控制审计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02)。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活动,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十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很多企业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以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虽然企业日益关注审计风险,但往往只是关注社会审计,对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视还是不够。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其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中小企业有必要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控制策略,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体制引发的审计风险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体制建立并不完善,而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监督机构,但因企业体制的缺陷,使得审计机构无法对企业进行监督。部分中小企业审计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不能公平公正的开展工作,尤其是在资料搜集方面过于片面,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报告准确性降低,为企业提供的材料并不符合自身事实,最终引发审计风险,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二)审计人员引发的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当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大都只是经过理论方面的培训,但对具体工作操作并不熟练,缺少足够的创新思维和对企业的整体分析能力,此外,由于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审计人员无法经受利益诱惑,这些都很容易造成企业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