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传统艺术陶瓷审美特征
景德镇传统艺术陶瓷以其晶莹细腻的瓷质,种类繁多的装饰,式样丰富的造型,典雅绚丽的色彩及内涵深蕴的内容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工艺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并构成了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独特审美特征。
一、追求工整完美的造型审美观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景德镇瓷业前人运用其自身的聪明与才智,创造和发明了许多制陶制瓷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造型风格,表现出一种成熟的追求完整的造型理念。完整被看成是最美好的,这种造型审美观反映了理念和情感的结合。在追求造型工整完美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表现内在胎质与外在装饰浑然一体所呈现出来的风韵。这种风韵突出装饰对提高艺术陶瓷形象感染力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而又有陶冶性灵的浓郁的东方格调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审美的心理历程,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陶瓷艺术上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思想与高度的创造性,因而具有更深刻、更广博的美学内涵。
二、讲究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绘画观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景德镇的艺人们吸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意与境、情与景具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是心与物的关系。意与情属于主观范畴,境与景是客观范畴。在表现意境中主客观的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在创作中通过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理解,结合诗意的想象,力求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效果。寻求最恰当的时间、特定环境和情节,集中客观事物最精萃的部分,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也是诗的境界,即是意境。陶艺作品的意境能引起人美感,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画面与生动的表现形象。艺术作品丰富的意境形象集中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充分通过画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唤起美好情感的特征。所以说陶瓷艺术是以画面说话,通过陶艺家提炼生活,融入陶艺家对生活的认识、情感,这样的艺术品才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呼应,并引起共鸣。
在讲究意境的同时,景德镇的传统艺术陶瓷在创作中还追求中国画的那种所谓“气韵生动”。他是指作品追求似与不似之间,以虚当实,笔断意不断,利用抽象的手法来揭示事物的深层含义,创作出给观者想象、心灵感受和再创造空间的审美意识,作为中国画艺术及其它艺术形式的审美依据被继承下来,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基本之“法”。与景德镇传统艺术陶瓷中追求的“气韵生动”不要求形的酷似,而是在立体造型上要求造型完美,追求完善形态所反映出的内在生命力。如景德镇的传统造型作品——天球瓶,其圆球形态构成了造型主体,在此之上沿伸的修长瓶口,不同形态之间的变化有巧妙的过渡,使整个器型达到了合理的结构形态,在此基础上用粉彩绘制简洁的寿桃,整件作品造型流畅、敦厚、略带拙味,画面寿桃构图简练,色彩绚丽滋润,充盈着朴拙之美,给人一种健康长寿的心灵感受。
三、简约、绚丽并重的色彩观
景德镇瓷业前人在陶瓷装饰上还遵循“随类赋彩”这个艺术法则。在装饰色彩呈现一种简约和绚丽并举的色彩观,这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装饰材料本身的因素,如影青釉、青花等,它们色相单调,但又具简约明快的艺术特点;二是在景德镇制瓷史上,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产品造型规整,色彩艳丽,图案繁缛,多重工重彩,不计成本。民窑产品恰恰相反,造型古朴、色彩单纯,画面简练,多用写意手法,因而景德镇的色彩观深受传统的官、民窑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景德镇陶瓷装饰的颜料愈来愈丰富,既有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又有釉上粉彩、古彩和新彩,尤其是新彩颜料更是各类繁多齐全,可以表现多姿多彩大千世界。高品质的色相、色质及其组合所形成的'色彩语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创作。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开始努力避免色彩的单一性和模式化,更新了“随类赋彩”的观念,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用色方法,尤其在新彩装饰上注重以统一色调处理画面,注意黑白关系,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关系。关于利用色彩来营造各种氛围,充分利用古彩、粉彩等装饰材料本身的质地和肌理来表现所描绘的大千世界,突出装饰材料本身的质地美感。如青花的简约明快、新彩的清新雅致、粉彩的晶莹滋润、古彩的古朴端庄,高温色釉的热烈奔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