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时间: 2023-12-27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通过艾金伯勒并蓄美国比较文学的部分观点的指引下,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开始打破陈规,纷纷意识到过去以欧洲为中心的比较文学研究弊端,采纳美国比较文学的合理建议,重视其他洲际文化文学的联系和关系,不断拓展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A.M.Rousseau(卢梭)和 C.Pichois(毕梭瓦)于1967年在他们共同完成的《比较文学》中指出:“比较文学是一种方法论的艺术,是由文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类比、影响与亲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或者由事实与文学文本确立起来,不管在时间与空间上相距有多远,只要它们同属于同一传统的不同语言与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描述、理解与分享。”A. M.Rousseau(卢梭)和C. Pichois(毕梭瓦)觉得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理解、描述和欣赏所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间或者文学作品跟其他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比较来欣赏、理解和描述题目。他们的如此看法跟过去基亚和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观点已有较大差别。再者,基亚1978年所出版的第六版《比较文学》的前言中就明确提出:比较文学是一门不断变化的学科,它现在仍然比较年轻,对于其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世界比较文学研究者还有许多公众要做。基亚在第六版《比较文学》的前言中还指出比较文学多样性发展方向的特征:“比较文学反映了文学本身在观念方面的不断演变。过去的文学,曾长期地局限在雅典、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里,而现在它已开始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了”。

  (二)美国比较文学对法国比较文学的批判纠正

  然而,对于比较文学的发展方面,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者也开始审视自身的不足。韦勒克1965年发表的《今日之比较文学》和1970年发表的《比较文学名称与性质》文章中指出自己过去针对法国比较文学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把文学作为艺术来研究与把文学放在历史与社会中去研究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在韦勒克的引导下,其他的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者也开始不断纠正自己的观点,以期慢慢融合法国比较文学的观点。Ulrich Weisstein(乌尔利希·韦斯坦因)于1968年在德国出版的《比较文学导论》(美国出版是1973年)中指出:“在尝试下定义的时候,我们愿意在自己限定的研究范围内取一条中间道路,即在法国学派的正统代表们(以梵·第根、伽列和基亚为主)所持的相当狭隘的概念和所谓的美国学派的阐释者们所持的较为宽泛的观点之间取中。”

  其明确地在过去美国比较文学观点和法国比较文学观点中选择了中立立场。他对法国比较文学注重事实材料的拼凑而对轻视文学性、艺术性等美术价值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美国比较文学单纯追求平行类似的研究进行了审视。他认为比较文学研究应该仅仅在于各艺术间的彼此阐发,只要在各艺术类别之中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即可,而不需要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过分的研究。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逐渐“美国化”和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逐渐“法国化”,使得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发展趋向慢慢走向融合,走向统一。而在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研究走向统一的同时,也加快了西方跟东方的结合,从而促使了中国比较文学在外国比较文学中的融入,最终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拓展到东西方异质文化的跨越上。比较文学是一种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研究,它极力突破各种界限,打通各种文学,更好地对文学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促进各个层面文学交流,加速世界文学美好愿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M]∥干永昌,等.编选.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3.

  [2]罗·梵·第根. 比较文学论[M]∥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57.

  [3]马·法·基亚. 比较文学[M]. 颜保,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