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10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2.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项目的完整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低,则社会保障体系只能包括一些最基本的项目,这时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的立足点在人的生存线上。如果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社会保障项目就会较多、系统性较高。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保障的给付标准。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项目的供给程度就会低一些;如果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社会保障各种项目给付的程度就会相对较高一些。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客体的覆盖范围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涵盖的范围就会小一些。如果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社会保障涵盖的范围就会大一些。

  三、建立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概念,所以社会保障水平并非是越高越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过高和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发展都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从本质上说,他要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相适应,既要保证社会稳定,又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还要提高效率,促进社会进步。我国在建立适度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主要有:

  1.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步伐

  (1)完善养老保障机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形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结构日趋简单,人口日渐减少,保障功能日趋下降。只有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真正使得老年人安度晚年、老有所养,才能给我国农村社会带来稳定。

  (2)推行和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的基本情况,应该下大力进行推广。针对农村医疗条件差的问题,可以在农村医疗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环境得到稳步提高,而且我们还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和调配。在合作医疗制度比较成熟、医疗环境获得改善后,可以考虑与城镇医疗保险并轨,从而可以很好的减少看病难的问题。

  (3)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在农村就更以行政法规为主,这就导致立法不到位,甚至大部分群众根本不知法、不懂法。为此,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2.在改革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控制

  继续加强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对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进行适度的控制。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中存在者很大的差距。各类企业承担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费用,为企业的公平竞争提供条件。在城市里,社会保障水平高的主要是国有企业,而非国有企业很多都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或是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保障的缴费基数经很多专家估测已经是合理水平,但是由于法律和监管的疏忽,很多企业并没有按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的缴纳,所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要一视同仁,采取统一标准缴纳社会保障费用。消除不同行业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有利于调动各企业劳动人员的积极性。这时,就需要各个部门的有效监控,当缴费主体按规定执行,缴费额就会上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翟建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J].保障论坛,2013(07).

  [2]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1(06).

  [3]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论文 篇2

  一、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

  社会保障统计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求的法定保障。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以及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等。其中社会保险构成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核心,社会救济构成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最低层次,社会福利构成是社会保障统计的最高层次,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商业保险则属于社会保障统计的必要补充。通过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的建立,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