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统计监督考核机制,采用灵活的绩效薪酬结构
目前企事业单位统计管理体制中,激励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很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突出激励的薪酬分配方式。社会保障部门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这一现实问题,探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保证具有真正经营才能的人占据经营者岗位,抑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使业绩与薪酬相匹配。劳动单一回报的薪酬早已被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以对员工参与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薪酬管理所代替,这也是现代社会保障统计管理的新要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是最大的财富,薪酬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激励的办法和手段,其最终目的就是将职工的工资结构建立在薪酬、信任、工资分类和工作业绩的原则上。以薪酬管理作为带动社会保障统计管理的基础,提高企事业的经济效益。
三、拓宽社会保障统计覆盖面,多方筹集基金
社会保障要由过去只局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进一步向集体、乡镇、私营、个体以及三资企业职工扩展,不论属于何种所有制性质和经济类型的职工都应属于社会保障统计的范畴,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同时改变过去基金筹集渠道单一的状况,多渠道筹集基金,要由过去的社会保障基金由企业、国家承担,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以增强职工个人的保障责任感;同时可借鉴经验,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手段,使社会保障基金获得稳定可靠的来源,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得到积累和增加。
四、加强社会保障统计的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保障统计管理也应依法进行。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统计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各主管部门制定一些政策和文件加以指导,属于行政管理。由于缺少统一的法制管理,往往导致社会保障统计管理混乱,随意性很强,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难以处罚。因此,随着社会保障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必须制定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制体系,使社会保障统计工作实现依法管理。
五、建立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库,推进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有职工人数的增多,纸质化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应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的统计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管理,把职工的年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在职岗位等基本情况逐项汇总录入;把下岗再就业人员、各大院校毕业生的详细信息整理、归类,实行微机化管理。如遇到企业用人、事业单位招聘等就业机会时,择优推荐。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社会保障统计的工作效率。
社会保障统计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基础和前提。做好统计工作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工作中应不断分析、研究、掌握统计这一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社保各项统计制度,强化统计管理,为拓展社会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保障各项管理工作中的职能。
作者:汤鸿雁 单位:滦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社会保障中的内容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保险的概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专门机构负责实施,运用社会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向劳动者及其雇主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在劳动者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社会保险的种类有许多,主要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
2.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上低收入者与弱势群体,通过直接给予这部分群体经济上的支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社会救助的形式同样都许多:包括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贫困救助制度等等。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面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良好的,免费的服务。社会福利从实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