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化验前质量保证论文
目前,检验医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医学实验室使用了各种类型的自动分析仪,大大提高了检验速度,然而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是复杂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各科室的重视。检验医学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质量管理。质量是检验的根本,没有检验结果的高质量,发不出准确的报告,检验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ll。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3年3月正式颁布了《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这份文件把整个检验过程划分为:分析前质量保证,分析中质量保证,分析后质量保证。分析前质量保证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包括患者的准备,患者的识别,样品采集、运送、处理,到样品检测前。分析中前质量保证是指标本检测的整个过程。分析后前质量保证是指结果的确认、解释。分析中、分析后前质量保证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检验人员是可以控制的。而分析前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医生、护士、护工在实验室以外完成的,其质量控制则相对薄弱。据统计,临床反馈的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的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基础。因此,分析前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但这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如何保证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规范填写申请单
医生填写申请单时,书写的字迹应该清晰可认,患者的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特殊情况等要正确完整,医生姓名、申请日期、标本类型、测定项目应填写清楚,以便利于检验人员对结果的解释。
2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就是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况、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对标本的质量至关重要。当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以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运动可以使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在短时间内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清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昼夜生理变化,饮食可以引起甘油三酯、尿素、尿酸、血糖等增高。一顿标准餐后,可以使甘油三酯增加50%,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20%,胆红素、磷、钙、钠和胆固醇增加5%左右。饮食结构的不同,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高脂肪饮食会使甘油三酯大幅上升,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尿素的值升高较多。药物的影响、熬夜、疲劳、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所以,患者在采集标本前,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争取患者的配合,尽可能地避免以上情况。一般实验室管理要求是在早晨空腹安静时采血或者禁食6h以上采血。如果情况不允许,应该在申请单上注明,以利于检验人员对结果的解释。
3标本采集
检验科应该将“标本采集要求”一类的书面文件送达各个科室,与各个科室经常沟通,向医护人员讲明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②采血体位对结果亦有影响,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过紧,不宜用力拍打穿刺部位,保证穿刺顺利。④不同的检验项目使用不同的采样管。采样量达到标准,保证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准确。⑤避免标本的污染和血标本的溶血。⑥标本采集的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阳性率也是密切相关的。例如,用于血培养的标本的采集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⑦禁止在输液侧采血。
4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时间越短,检验结果的可靠度越高。大部分标本都要求采样后2h内送达实验室。一些特殊标本,例如,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并在1h内检验完毕,否则标本放置过久,细胞破坏,影响细胞的计数及分类等。运送途中防止过度震荡,防止容器破损,防止标识丢失,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都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因此应该尽快检验。有些标本不能及时检测,应该分离血清后分装放置冰箱内冰冻或冷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