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大假来临,在汲取上次的经验教训后,我们出门前专门为它备足了五天的饭量,全放在它够得着的地方,心想这回应该没有问题了吧。然后,我们踏上了愉快的旅程。
五天后,当我们迈进家门,急切地想看看它是否变规矩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踪影。常说“活要见人,死要现尸”,现在是要什么看不见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周密观察,发现它那铁笼房间的回形针锁已不异而飞;在茶几上,零星发现一些只有它才可能带来的屎样物质;房间内,凌散地飘落一些从它身上弄下来的“外套”。根据现有情况判断,小家伙争脱栅栏,在家搞了次“大闹天宫”行动,现正躲在屋内的某个角落内,也许就在闭门思过中………….
我已疲倦不堪,无心再玩猫逮老鼠的游戏,只希望它不要来打扰我的美梦。正准备关窗户睡觉时,它却从沙发后一跃而起,象犯了大错一样,在我头顶上盘旋飞翔。我赶紧打开砂窗,给它自由,给它理想,给它尊严,给它鸟权……….放飞了它,也就放飞了我的心情。
当大地再次披上盛装的时刻,它又早早的在我窗前徘徊,发出清脆的叫声,好象在说:“主人,谢谢你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愿你学习天天进步!”
那天,我听它唱的歌特别高亢,特别动听,胜过周围所有麻雀的鸣唱。
如果把人生比做航路,那么在孩子未成年的阶段,家长无疑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船长,带领孩子顺利地饶过急流、暗礁、险滩,驶向成功的彼岸。
这里的“急流、暗礁、险滩”就是家庭中的一个个“契机”一个个“关键”,包括为人、处事、学习、心理等方面。
有些“暗礁”是所有家庭都会遇到的,是个性问题。有些“暗礁”比较突出,显而易见;有些“暗礁”比较隐蔽,不易觉察。所以家长必须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曾经有这样一个大家庭,兄妹三个各有一个女儿,都在上初三。这三个女孩关系密切,一同来找心理医生,她们都认为父母的教育都有问题,对女儿缺乏理解和尊重。具体意见是这样的:
1、误导的干扰。父母认为,学生要朴素不能讲究打扮,A女孩平时穿着像个男孩。A女孩的理想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但她不会打扮自己,影响了形象和气质的优化,在多次主持人竞赛中落选,其父母给A泼冷水,说她不漂亮,很难做主持人。
2、指定的理想。B女孩英语成绩优异,她很想学导游。而父母认为导游是吃青春饭的,要求B女孩必须学数理化等传统的专业,要上名校,这给B女孩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3、权利的剥夺。 C女孩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学电脑专业,但父母认为女孩做IT行业不合适,竞争不过男孩。连C女孩用家里的电脑也受限制,父母不让她上网,怕影响学习。C女孩的父亲下岗后整日上网,不理家事,弄得夫妻不和;女儿劝父亲找工作,他却一点也听不进去。
三个女孩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缺乏平等的态度。经过与她们的父母电话里交谈或面谈后,发现这几位家长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一是认为孩子幼稚,思维简单,她们不可能与父母平等;二是家长对孩子要负责,对其未来发展必须把关,不能让她们随心所欲,要考正规大学是最起码的要求;三是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平等讨论问题。
所以,做家长的要认识到,父母和孩子一样,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两代人之间互相容忍对方的不完善,而现实“不完善的平等”就是人格的平等
人格平等,诗人伏尔泰曾说:“宽容精神,来源于承认一切人都是不完善的。”这句话对我非常深刻如果一个家长认识到自己和孩子一样,是不完善的,是有缺陷的,那么这两代人就能互相容忍各自的不完善。相反,如果父母认为自己尽善尽美,认为自己一定比孩子高明,而强调孩子诸多存在的错误。那对孩子将是一大问题,在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有70%以上的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缺乏平等态度,因此,这将导致他们感到很压抑。
每一位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是他们要知道:孩子要先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孩子首先在整体上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心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恐怕很少有家长会反对,然而在实际行为中,却有不少家长经常把孩子的心情与学习割裂,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化极不敏感,满脑子都是“学习”,甚至认为孩子“小小年纪,什么心情不心情的.。”实际上是把孩子看成了没有七情六欲的“学习机器”,必然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家长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