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历史学毕业论文
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教给大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是重构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早在1923年11月29日,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就明确提出:浩如烟海的“史书”并非历史,而仅是研究历史的材料。“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旧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亦曾指出:“单做事实的传凿、记忆、叙述,决不是历史教学。……对我们至为重要的实是活生生的社会精神,是社会的意志冲动,是时代精神。”“更不能单纯将历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应看作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强调了两个字—生命。如果说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高校历史教育自然也具有毋庸置疑的生命性,它必须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这也正是重构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高校历史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它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但目前的高校历史教育内容往往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只剩下了干瘪的条条框框。那么我们反思:我们的历史教育是否触动过学生的情感,他们是否曾经为历史人物的不朽精神而激动而鼓舞?我们感慨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缺乏爱国心,缺乏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但是我们在训巾国近现代历史时,究竟训出了多少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和不朽精神,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我们感慨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精神颓丧,整天沉溺于歌舞厅、游戏厅和网吧,但当前高校的历史教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了历史情感资源的挖掘和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历史教育内容乏力,概念空洞,毫无情感可言,这样的历史教育根本不可能达到探求“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文教育目的。

  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努力建构一个有思想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纲要”课程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以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纲要”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一方面,鼓励学生“主体介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8-10个研究专题,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研究专题,撰写研究报告;另一方面,巧设问题情境,开发“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列举史料、设置历史情境、从历史发展来说明现实问题、相同或相似历史知识的比较整合等多种方式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深刻、活跃的思维。

  其次,强化情感体验。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训座的形式。在设置专题时,可以把每一个专题和相关的历史人物结合起来,通过训:述历史人物身前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用历史人物本身的眼光看问题,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自己去感悟、思索,用学生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去评价其行为。

  最后,确立新的考核机制。在命题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尽量增加考查学生有无独特的见解,能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减少死记硬背的命题。为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措施。除期末考试按学校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外,平时考核次数由少变多,比重由小到大,可占到总成绩的60%-70%;逐步推行书面考试和日头考核相结合,日头考核形式主要有课堂发言、演训比赛和日试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论文 篇4

  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世界历史的观点和看法,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积极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强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积极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指导对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