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声条件和语言技巧
(1)声音特色
声音对于播音主持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审美感受的前提就是播音主持人的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由于嗓音条件不同,发音习惯不同,发出的音色也就各不相同,有的声调比较高,有的比较低沉,又有一些说话的语速比较缓慢,也有语速很快的,或是听起来很温柔。但是无论声音是快是慢,作为一个电视主持人,最基本的声音条件应该达到让人听起来舒服的标准,这样才能给人美的感受,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有些人也许无法在外貌上占优势,但是只要主持人能够灵活的利用自己的声音,也能成功塑造个人魅力。当然主持人的先天优势并不局限于嗓音条件,在节目中的表述主题的内容,说话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整个节目节奏的把控都是衡量主持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主持人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知识功底,塑造一个形象良好,情感细腻的整体形象,并让其成为自己的主持特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语言风格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做出改变。一般专题类探究类的节目需要冷静思考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的话语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思维严谨的语言风格会透露出学者的风度。综艺性节目中的主持人则是幽默,轻松的风格,在尴尬时期缓解气氛,在玩儿游戏时也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自由,活泼的氛围。竞技类的节目需要跌宕起伏,能扣人心弦的语言,同时还需要主持人灵活多变,每一句话都能抓住观众的的内心,不时幽默风趣的语句又能缓解紧张的氛围,更好的带动观众。
四、二度创作能力不可少
通常导演会将一些好的小说搬到电视银幕上来,这样的操作被称为“二度创作”。在电视节目过程中,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交流时要想达到节目效果,并且还能和观众配合的很好就需要主持人进行二度创作,这当然不是指改编之后再进行复述,而是真正的了解作品的含义,将作者的感情带入到自己的身上,在這样的背景下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然后带动观众。例如《朗读者》中的每一个朗读者,站在摊上朗读的他们就是播音主持。如果朗读时不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结合,没有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见解,是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也更不可能绘声绘色地读出来。自然也达不到应有的节目效果,节目的收视率和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不仅影响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对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其中艺术要素的分析,了解到播音主持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主持人好的外在形象和气质内涵以及独特的主持风格都是提高收视率促进电视传媒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陆治琴.基于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要素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4):189-190.
[2]侯嘉娜.播音主持艺术在传媒视野下的要素[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4):138.
[3]陈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148.
一、提高职业素养,加快新闻观念创新
仅仅依靠创新理论无法完成创新,还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进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新闻工作者必须能够坚持高尚的道德,特别是赶赴事发现场的主持人与一线记者,不能因为名与利就改变立场,需要坚持自己的道德规范,第一时间挖掘和反映出事件的真相,绝不以偏概全,从而实现新闻的真实性,也逐步改善新闻界一部分人的不良风气。
(2)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无论是普通国民还是新闻工作者对于自己的职业和行为都需要负责,而作为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传播法相关规定,要求电视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及传播的新闻信息、言论、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发挥其职能,为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而引导和影响国民的思想政治导向,为我国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