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39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4)可争取成本减量的

  可争取成本减量的一般是由装配式建筑的特性所决定的,例如装配式较传统现浇方式具有免抹灰、免外架、免内架、模具周转次数多、人工效率高等技术优势,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就可以转化为装配式的成本优势,产生减量成本。

3、可避免的成本增量的解决思路

  从建筑工程造价构成得知,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直接工程费构成内容的差异主要在PC构件生产、运输和安装环节。若要使得装配式建筑建设成本下降,就必须降低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成本。

  解决成本增量的思路主要有三条:一是把可避免、可压缩的成本增量减下来;二是对于不可避免不可压缩的成本增量,发挥和扩大其功能,让功能增量大于成本增量;三是通过技术、管理和市场手段落实可争取的成本减量。

  本文对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可避免的成本增量的解决思路:

  3.1 政策不适宜导致的成本增量

  当前一些城市出现一刀切的政策,导致与当地的市场供应情况及项目或建筑情况不适应,产生了不必要的成本增量。

  (1)量化指标与市场供应不匹配 有些地方政策过于激进,人为造成了供给侧紧缺。壁如合理运输半径150km范围内预制构件实际产能有100万m,但要完成政策要求的装配式建筑指标需要200万m2。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造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一方面需要从更远的地方耗费更多的运费采购构件,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构件价格偏高。这种原因导致的成本增量自然不能被市场认可、客户不会买单。所以,在政策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当地现有实际产能及新增产能与市场的匹配性。

  (2)量化指标与项目或建筑不适应 有的地方政策太刚性,缺少灵活性,把不适合做装配式的项目或建筑也硬性要求做装配式。例如一个项目有两栋楼,一栋9层,一栋3层,那么9层的更适合,3层的相对就不适合做装配式。如果把装配式指标全放在这栋9层的建筑上,做略高一点的装配率,这个项目总的装配率能实现,也不会造成很多模具的浪费,那么就能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而如果按照某些城市的现有政策,这两栋楼都要求达到装配率50%,这种情况下3层的建筑成本增量就会相对更高,这就是额外的成本增量。

  3.2 标准缺位导致的成本增量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得到了集中爆发式的发展,而目前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现行标准规范对工业化建筑发展支撑不足、关键技术标准缺位等问题突出,出现了技术标准跟不上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的问题,也造成了在标准缺位领域的大面积保守设计,导致了成本增量。

  例如《装标》是现行主要标准,未对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进行明显区分,由于该标准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而制定的,所以对于应用广泛的多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建筑而言要求过于严格,多层建筑的成本增量本身就相对高,加之标准缺位导致成本增量更高。解决这一标准空缺问题的《多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CECS 604—2019)于2019年7月8日颁布,此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多层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成本增量。类似这类标准空缺的问题,只要填补空白就可直接避免再产生额外的成本增量。

  3.3 由于甲方不进行事前策划分析而造成的成本增量

  在传统建筑中,甲方从来不会认为如何建造会成为一个问题,更不会想到如何建造的问题会制约设计、销售、财务等环节。这一惯性思维在装配式建筑中遇到了问题,没有针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前的技术策划及方案比选,而是仍然按原来的工作套路,先设计后施工,有问题再修改。特别是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采取了用建筑方案直接进行设计而没有考虑装配性要求,导致了最终的设计不合理,发挥不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且产生了额外的成本增量。

  3.4 由于装配式设计滞后而产生的成本增量

  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在于装配式建筑是产品思维,而不像传统建筑设计那样是半成品。在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时间上从各专业依次设计转变为全过程协同设计;在空间上最大的区别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集成度高,而不再是各专业的分别设计,设计中需要各专业前后考虑、密切协同、相互交圈。而如果沿用传统建筑的设计习惯,按现浇结构设计完成后再进行装配式的深化设计、二次设计,就会丧失对在规划、方案等高价值的设计前端的有效管理,规划设计中没有考虑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与劣势,方案设计中没有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性与要求,其结果就是用高成本买单,产生额外的成本增量。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