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孩子们能够在自编节奏乐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更激起了孩子们参加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四、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欣赏音乐,由于其形象生动鲜明、结构清晰为孩子们营造了浓烈的音乐氛围,更为他们提供了表现、创造的空间。
1.通过图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的课程,各领域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相互渗透。音乐与美术又同属于艺术教育,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孩子的想象来进行绘画,通过画面再来欣赏,孩子们就会有更大的兴趣。
2.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在欣赏乐曲《大树和小精灵》这首ABA 结构的乐曲;在感受A 段时,激发孩子迁移已有的生长经验,孩子们便用双手交替做小树叶状,身体缓慢向上移动来表示树的生长变化,扭动头、腰、膀、腿,来表现风吹来时树的摇动;在感受B段时,引导孩子们创编小精灵在树林中尽情跳舞的各种姿态。孩子们在亦动亦静之中,理解了音乐形象,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品的内涵,开拓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3.用创编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完整欣赏故事之后,可以请孩子们把听到的音乐编成故事,如在《小白兔和大黑熊》中,在欣赏完全曲之后,请孩子们根据音乐编一个故事,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完全展现在故事之中,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能使孩子在活动的兴趣更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幼儿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儿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孩子,是一个有创意、有理性,有高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不仅要幼儿感兴趣,带给幼儿身心健康,还要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他们将来都是极为有益的。 如何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兴趣论文 篇2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达尔文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幼儿对音乐有兴趣,这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1、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3、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