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分层厚度宜为400mm左右,配备分层标尺干以控制浇筑厚度。每层混凝土的振捣应做到快插慢拔,每次振捣棒插入的深入应穿过被振层的50mm。在振捣里应注意控制好时间,防止过振跑浆。浇筑时应先筑梁,再根据梁高分3层浇筑成开,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四、模板的拆除
柱模板在柱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拆除,在进行模板的拆除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自上而下,先拆板模及侧向支撑,后拆竖向及次梁模板,最后拆除主梁模板。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都是利用专用的拆模器具,遵循拆模顺序,轻撬慢卸,来对模板进行拆除。在模板整体结构拆离墙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建筑结构的墙体材料带来损失,严禁施工人员用撬棍直接挤压墙体结构。此外,我们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发现其中存在着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拆除,在经过相应的施工处理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拆除,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标准。
五、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时,采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整体外观以及成本上都达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选择的模板也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总而言之,这需要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配合才能顺利的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绍德.清水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1).
[2]陈嘉乐.浅谈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
[3]李彦青,王戈.清水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0).
[4]李强,樊慧斌,陈士温.关于清水混凝土质量标准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8(9).
第三篇: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思考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防渗漏施工技术,用于保障建筑项目的质量与性能,杜绝发生渗漏的问题。防渗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可消除工程中潜在的渗漏问题,保护好建筑结构的整体,进而才能预防裂缝、腐蚀等质量问题。文章以建筑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暴露出了渗漏的质量问题,建筑单位在工程项目上,提出防渗漏的要求,全面落实防渗漏施工技术,致力于弥补建筑结构的渗漏缺陷,更重要的是维护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建筑工程方面,注重防渗漏施工技术,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预防工程渗漏。
1建筑工程渗漏分析
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直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渗漏点有:外墙、屋面、厨卫、门窗和地下室,对建筑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性。建筑工程结构,受到材料、环境、施工、荷载等因素的干扰,面临着渗漏的干扰。例如:建筑施工中,选择的防水材料或混凝土材料不达到,当其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就会表现出渗漏的问题、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荷载设计不到位等,都会引起严重的渗漏表现,导致建筑工程不具备防水的能力[1]。我国建筑工程的类型多样,再加上高层建筑的发展,渗漏已经成为关键的质量通病,建筑工程单位要明确防渗漏的目标并落实施工技术、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保障建筑工程具备防渗漏的能力,以免造成渗漏破坏。
2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
结合建筑工程的渗漏表现,分析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便维护建筑工程的结构。例举常见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如下:
(1)外墙防渗漏。外墙是建筑工程的外围结构,也是渗漏点最多的项目内容。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墙面的防渗漏处理,外墙施工之前,施工人员浇湿砌块,促使砌块具备一定的含水量,均匀地摊铺砂浆材料,墙面缝隙内的砂浆,要填充饱满,促使砌体在整体上具备抗剪强度。砌体和墙面框架柱的缝隙,也是容易发生渗漏的地点,砂浆填充并将框架柱的拉结筋砌入砖缝中,一来消除缝隙,二来提高墙面的美化效果,为了提高墙面防渗漏的水平,墙面梁、板底部进行砌筑时,提前预留缝隙,砌筑完成后,间隔大概七天的时间,安排补砌工作,以此来提高墙体的紧密性。墙面防渗漏处理时,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不能实行混砌,确保墙体的整体性;②保温层的防渗漏技术,建筑保温层施工期间,选用高质量、高性能的玻璃纤维网格布,配合防腐技术,不能遗漏渗漏点。抗裂砂浆使用时,配合优质的抗裂试剂,提升保温层抗裂的性能,保温层抹灰时,安排两次抹灰,抹灰的厚度保持在6±1mm范围中[2]。保温层窗户结构的附近、边角,都要设置加强网,辅助分散保温层结构中的应力,预防裂缝渗漏;③饰面层防渗漏施工技术,先处理好建筑工程的基层结构,清理表面的杂物、灰尘,并且抹平饰面表层,不能有凹凸不平的情况。规范饰面层施工材料的应用,尤其是材料的规格、参数,杜绝材料诱发渗漏,规范饰面涂料的应用。根据饰面涂料的实际情况,匹配封底涂料,找平基底,降低渗漏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