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扩大学生的信息吸纳量,激发学生产生新构思
"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培养等因素,使儿童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都比以往的儿童更成熟,绘画水平也比以往有所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激发其新构思的诞生。
3.动手实践,创造中思考
美术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第一册教材《形的组合》一课中,我就先让学生先画或剪出形状,然后再想象添画,也可以用圆、三角形和矩形剪贴。从无意识的剪出形状到有意识的表现,鼓励学生在非理性的状态下任意涂抹,然后看它像什么,再有意识地去塑造相应的形象,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绘画效果,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技能"的教学是基础,但是"创新"的培养也不可缺少。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美术学科因其特殊性,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更好地把握美术教学课堂这块主阵地,用一颗热情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绘画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摘要:我们敬仰前辈给我们带来3。0时代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为此停滞不前。身为美术教师,一直立志于最前沿的艺术教育,以至于我们不停地奔跑,不知疲倦。美客观存在,且无处不在。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审美尚处启蒙时期,时常无法感受到美的存在。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通过开展审美活动,进行有效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和品格。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简要论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改进审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教育
一、前言
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但在当前的美术教育普遍偏重于教授绘画技法,造成学生审美意识淡薄的问题。因此,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长期熏陶与培养,不断改进教学目的和方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的错误认识
现如今,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凸显。首先不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家长,都过分地看重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而将艺术类课程视作可有可无,并改上其他学术课。这种现象的经常出现与当前轻视艺术类学科、重视学术类和考试类学科的教育理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区分对待。当前,大多数人将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与智育、德育置于对立面,往往忽视了和智育、德育之间的相互联系。通常有人把美术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其内在作用。从根本上说,这样的审美教育不能称为真正的审美教育。
三、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改进审美教育
(一)转变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美术教师往往采取灌输理论知识来进行美术授课。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传授“美”的概念和知识的同时,转换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色彩、明暗、构图、材料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美。另外,通过创设欣赏、设计、造型等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而保证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问题主要是:输入和模仿有余,输出和创新不足。目前,可借鉴的教育手段过于单一,教师仅仅注重了解与技法的传授,对兴趣的培养依然缺乏,造成一些学生在美术课上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应在以教材为蓝本,灵活选择并参照其他书目的基础上,利用儿童尽情想象、手工制作、立体构成等教学方法,用启发诱导、游戏活动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实践创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