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设计尝试综合实践考核
(1)考核准备。教师统一讨论准备模拟病例,学生在监考老师处抽签模拟病例,组织组员进行病例讨论,要求对模拟病例按护理程序步骤提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目标和具体措施、措施的依据、实施的.人员安排等。(2)考核过程。各组分别推荐或自荐一名学生进行5分钟的口头汇报,主要针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制定的具体目标及措施。接着由监考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同时还对汇报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判断问题的思维等综合性能力进行评价。操作考核,技能考核的学生现场5分钟内完成准备操作用物后进行操作考核,未参加操作考核的组内其他学生笔试或口头回答与操作考核项目有关的问题。(3)考核后总结反馈。考核结果,成绩评定包括病例讨论后护理问题与目标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全面、汇报表达能力、仪表仪态、团队合作、操作技能考核、技能笔试等,各项分数综合,取平均分,作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整个过程结束教师反馈考核结果。
1.3 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教学环节
(1)始业教育进医院。组织学生课间到医院参观门诊,病人就医环境,病区病人治疗、护理环境;授课到护理程序章节时,组织学生去病房,采集病史等。通过三届学生的尝试,学生反应较好,部分学生写出参观报告中谈到对所选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改变了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其掌握基本技术的决心。(2)改革临床实习前实训。学生临床实习前,采取平时集训为主的形式,提前2个月左右,每周安排2次集训,集训期间采用实习组长、“学生小老师”、指定辅导老师三方面负责制度,其形式培养自觉练习为主,但加强监督机制,如1~2周辅导老师及“学生小老师”分别或共同考核集训效果。
2 结果
通过三届学生的实验尝试,其《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成绩逐年提高,将三届学生成绩比较,其年级平均分为05届85.22、06届88.63、07届90.06;及格、中等、良好、优秀率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及格分数比例05届有1学生,06、07届均没有,中等分数比例06届比05届有下降,其最突出的是优秀分数比例从13.67%提高到64.77%并且呈逐年提高。
3 体会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并实施了新颖的综合实践考核,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强化实训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建设方面继续努力以使《护理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安秋月,刘星,黄双丽,等.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xx,8(6):3032.
[2]秦宗会,胡武洪,徐建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xx,(2):6667.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进而推进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儿科护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高职教学;护理专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新护理模式的构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成为当前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体制改革对人才层次、能力要求的必然结果[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临床专业课,是培养儿科专业护理人才的重要的课程。儿科护理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合理国外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中,提倡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同时强调临床护理、观察;而国内高等教育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与之差异很大,多数以儿科疾病的护理为中心,仅儿科疾病的护理就占总学时的80%[2]。课程目标侧重于患儿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不能满足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二)教学方法落后多年来,儿科护理学教学一直偏倚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较单一枯燥,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3]。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得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无兴趣,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起来。(三)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教学内容多缺乏临床实践教学,理论课所占比例偏大,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偏少,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拉大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儿科护理学课程考核仍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识记程度,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结写作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等。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