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医学
1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国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匮乏,临床医生与设备开发者之间缺乏联系纽带,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功能、质量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高端需求。

  2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叶,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中等教育(放射医士、放射技士)为主。目前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在岗的影像技术人员达十几万,其中近70%接受过中等专业技术培养,20%~30%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学校的正规培训,只是师带徒式或短期进修,大专以上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凤毛麟角。与影像诊断医师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专业理论水平都有较大差距。我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影像技术人员中专以下学历者占85%,初级职称或无职称者占70%;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中则基本上无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影像技术人员。医学影像技术队伍学历参差不齐、高学历人员偏少、现代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医学影像知识面相对狭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高端影像技术人才不仅了解医学影像诊疗的实际需要,而且熟知影像设备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可以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医生的意见反馈给设备开发者,又可以很快地理解设备的新功能并指导医生将新功能应用于临床。

  我国和欧美及亚洲的其他国家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同,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在国外是以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主,而我国则以医学影像诊断人才为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度重视医学影像诊断人才(博士、博士后)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造成当前国家急需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相当缺乏。我国大陆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国外,乃至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台湾阳明大学为例,阳明大学自20xx年开始招收培养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大陆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前有泰山医学院等三所学校,目前没有开展医学影像技术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少数工作在医学影像临床一线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多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背景全部是理学或者是工学,临床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因此培养具有理工医相结合的知识复合型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对于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功能和优势,开展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创新研究,更好地为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是国家提高全民医疗保障与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3我国培养医学影像技术高端人才的思考

  3.1明确培养目标

  当今的医学影像学科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的本、硕、博体系应该更加完善,高级人才应具有掌握医学图像的后处理技术(如各种重建技术、手术引导技术等)、信息技术(如PACS、远程放射学等)、综合图像技术(如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CT与MRI、超声与X线影像的融合)等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个更加广阔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需求,必须培养具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促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与高精尖设备有机结合,形成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与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结合。

  3.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推进学科交叉

  紧紧围绕对高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量身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解决新形势下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满足国家特殊需求的既能对高精密医学影像设备的功能进行开发又能开展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实现高校同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形成鲜明的培养特色,真正实现“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医学影像技术高端人才培养致力于医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变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专业知识或研究方向的局限性,在注重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加强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既有医学成像原理,又有电离辐射防护;既有图像重建算法,又有图像后处理;既有理工知识,又有医学影像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培养方式.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