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2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3.多一些欣赏性教学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艺术教学在内容上常常缺少艺术欣赏这一环节,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教,学生跟着做,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发挥、自我创造的空间与条件。所以,在艺术教学中,特别在艺术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应多创造条件,给孩子上一些艺术欣赏课,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觉,他们对艺术的领悟不应是成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鉴赏与欣赏自己的不断领悟。

  4.多种教学法的运用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艺术教育者为了好教学,或急于求成,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按部就班传统老套。对于学龄前儿童,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很难有长足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育者应改变思维,大胆创新,根据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一些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总之,学龄前儿童是艺术启蒙及培养其艺术修养与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关键的。要想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的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后备军而不断地努力。

  作者:刘彦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成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戏剧,20xx,(05).

  [2]魏玥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J].读天下,20xx,(11):319-320.

  [3]曹丽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思考[J].音乐大观,20xx,(05).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教育论文6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家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对舞蹈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和适应时发表展的舞蹈人才,成为近年来舞蹈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观念的转换成为当今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话题,舞蹈教育的改革也同样势在必行。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作为从中专、本科到研究生十余年的专业学习舞蹈经历,且经舞蹈表演专业到舞蹈教育专业的过渡,通过长期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舞蹈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研究,笔者发现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目前我国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设定了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学等专业方向,可实质上,舞蹈表演与舞蹈教育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培养模式基本属于“拿来主义”的“接引进”型,虽然专业得到细化,但是教学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相吻合,从而影响了实际人才“质量与教学效果”。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教育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与专业需求不相吻合的情况。而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即课程体系合理与否,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说,目前虽设定了舞蹈表演专业方向,但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舞蹈表演专业急需培养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实效性人才,这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然而相关专家和舞蹈教育者对舞蹈表演专业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思考和更深一步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仍是按照中专培养舞蹈演员的模式来培养舞蹈本科表演专业的学生,这种培养模式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那么基于以上现状,目前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培养?怎样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安排更为合理且最大程度上体现出舞蹈表演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未能真正进入舞蹈高等教育层次,从而对推动表演型人才就业也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不能与社会人才市场相接轨。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