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史学不仅揭示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这些都很好的向我们展现了“人——社会——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这一整个复合生态系统有良好的认知,将能够让学生们更客观而全面的理解相关历史问题。环境史学在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指引便是从“人——社会——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分析与探究问题,这将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推动。
许多史实中都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相互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相关素材,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体会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中,便结合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以往对于“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侧重于经济改革及社会改革,在这些改革中,也具有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工代赈政策,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大量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劳动机会,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成立全国性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在美国吸收失业、待业青年参加绿化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维修等多方面的劳动。这一系列的政策收获了很好的成效,不仅让自然环境得到了挽救,经济也随之复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在历史研究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们对于这一点有更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引导学生们从更深入的角度看待问题将会很有帮助。
想要更好的让环境史学指引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各类影响,同时,也看到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不断发展与演进,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的不断丰富,人类对于环境的定向改造。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社会——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的非常有效的推进。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效果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高中历史而言,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应用
一、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意义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其课堂导入策略的有效应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灵活的课堂导入策略,使教学活动更为多样性,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学基本技能外,还要考虑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等因素,对教学方式等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能够更快的理清教学的基本脉络,更好的控制教学的节奏和逻辑,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的线索,并且更好的利用教材,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保证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的流程,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认识不足,并且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也相对不足,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使得课堂导入的作用无从实现。在高考压力下,许多教师更多的从高考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对于课堂导入更多的关注高考的内容甚至忽略。加之教师对于课前导入认识的不足以及教学任务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有些教师采用了课堂导入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但是在导入方式、导入的内容等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也未能将导入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的衔接,使得导入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