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21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增强特殊儿童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流行音乐的开放与包容使音乐更具有张力,帮助人们获得能量,激发人的内心情绪,缓解紧张感,在特殊音乐教育中,更能够提升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流行音乐所具有的感性效果,是能够让我们所碰触到的音乐美学,具有直接又奇幻的心灵感化效果,有助于挖掘特殊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特殊儿童在聆听流行音乐的时候,会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获得一种能量,并逐渐全身心的投入在音乐之中。流行音乐所唤醒的是特殊儿童们最真实的表现,所以会收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教育论文13

  高校音乐教育对德育作用的对策

  一、完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一)把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结合起来

  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也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然而,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实,普通高校应该增加音乐理论大课的开设,其目的很明确,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进行音乐小课授课时,教师不要再分别的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讲解了,这样既减轻了音乐教师的负担,也不会因为理论知识问题的缺乏而影响教学的进程与质量了。当然,在实施音乐理论大课形式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开设音乐小课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音乐技能不同等因素的存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音乐小课,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方面的教学训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相结合,这样一来,使得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使得教学内容因学生的不同而出现机动性,产生如此好的教学效果的授课方式也是值得各高校借鉴的。

  (二)实践课的比例适当加重

  高校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举办汇报演出,这其间肯定也少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性指导,这样既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上讲授的模式,也帮助提高社团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与质量。当然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与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成长。

  二、认真分析研究德育客体——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并且以高校大学生为主流。面对着社会改革和人才竞争的双重压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良好的素质,不仅是要包括良好的文化背景、思想品德,还应该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而当今大学生一方面生理成熟较早,心理成熟较晚,身心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心理疾病催患率明显提高,然而人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身体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高校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因势利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刮进了大学校园,学生的思想也开始跟着动荡起来了。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向良性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动情”,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要结合教材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德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音乐常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深入挖掘音乐教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音乐”这个特殊的语言去启迪、协调学生的思想感情,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情操。如在合唱训练时,对学生进行团结一致、积极协作的.教育,要求全体学生的音色和音量都要服从集体的需要。另外,语言是调动和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音乐教师提问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要先易后难,语言设计要简练,要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