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校园文化平台的育人性和化人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内化于心、贴近于常、外化于行。最终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围和谐、精神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
2.打造优质、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要立足办学特色,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就会自然而然向这个方向倾斜,这是由学科特性决定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既要凸显此类大学的优势,强化严谨务实的校风、深化技术优势,同时也应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先进、浓郁的人文氛围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的补充、完善。鉴于此,应注重优化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环境,筹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场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的战略规划力度。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的一文中阐述道:“只有人文与科学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科学的奇迹。”科学与人文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的有效途径。确实,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更用有意识的打造优质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科学视野,深邃的智慧,更多地体味人性和情感。
其次,虽为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更为综合多元,是包罗万象的。这样才能为师生搭建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平台。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是整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的丰富、多元化的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
第三,重视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网的作用。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平台,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打造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社团文化。在校园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是最有影响力也最具有活力的团体。应用型大学的社团可以包括各学科理论性的研究协会、各专业研究的协会、各种倡议的协会、各种公益型协会、各种文学艺术的协会以及各种体育休闲型的协会等等。社团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定位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会对社会、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他人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开展主题校园文化节(如:学生音乐节、学生舞蹈节、学生戏剧节、学生电影节、学生科技节等)、大型辩论会、知识竞赛、书画展、纪念日的系列活动、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及报告会、大型植树活动、模特大赛、联谊舞会、时尚的校园舞台剧、主题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校园氛围。
第三,在学生中倡导阅读之风,打造读书文化,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崇经典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分享会,使读书蔚然成风。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其实它离你的理想很近。瑞士作家凯勒所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经典阅读不是“浅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沉思中,认识自己、体味生活、思考未来,健全的人格也因内心所思得到增值和完善。
第四,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实施文化艺术提升计划,积极推进艺术进校园,可以与省内艺术机构团体建成共建单位,将省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京剧院等知名艺术团体引入校园演出,“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组织师生到省市艺术场馆欣赏高雅艺术,陶冶文化情操。
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师生员工的心声,做到民主、广泛、适当,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创建学生主导校园文化的平台,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个“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