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满足消费者——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
(一)物质满足
顾名思义,物质满足是指出版社的产品,包括图书、展览、活动等。图书是核心产品,从设计、装帧、用纸,到内容、质量、细节既要符合出版社的品牌定位,又要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深入洞察目标读者,甚至邀请目标读者一起来生产图书,提出选题方案等,这也可以增强出版社的品牌亲和力和活跃度,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展览和活动是出版社的品牌附加值,也是出版社的另外一条与图书相关的生产线:利用出版社优质的作者资源、作品资源、史料资源举办多种类、多形式的展览和活动,如光盘课程或讲座、有声书等视听形式的,新书发布会或读书群等互动体验形式的等,通过以上种种,让消费者以多种方式来感受核心产品一一图书,扩大出版社影响力的同时,提升出版社品牌价值。在现如今同质化严重的出版行业中,图书的差异化越来越小,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出版社的品牌。因此,提升出版社的品牌价值也是在物质上满足消费者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精神满足
1.要有服务意识。对外要服务好消费者,用最好的态度为他们解决问题、和他们互动、为他们提供出版社相关的有价值的资讯内容;对内要服务好编辑和营销人员,定期举办讲堂,邀请书店、网店或兄弟社进行业务交流,不断丰富社内员工的思想,开拓视野,有效提升社内员工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2.要有社会效益。91岁的叶圣陶在开明书店六十周年纪念会上认为开明书店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有益于读者;有所不为,明知对读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害的东西,我们一定不出。出版有益的东西,不出版有害的东西。”这里讲的就是社会效益。
(1)教育。在出版业面临全面转制的形势下,出版社要想兴旺发达,在追求市场利益的同时,还要走文化建构之路、教育之路,在培养内聚力和创造力方面下大功夫,做立体化全方位出版,这也是出版社所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之所在。
(2)公益。公益活动的定义是指活动的目的旨在提供人类福利和增进公共利益,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够使公司的形象增强,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长远战略时都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看,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试图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传输给社会,以此来积极影响社会,同时也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数据时代出版社的盈利模式
这也是出版社经营的终极目标。出版业的盈利模式已从过去单一依赖纸质图书盈利转向依赖纸质图书、数字产品、版权、形象、衍生品等多元盈利,其中衍生品的开发渐成常态,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所谓图书衍生品是指以图书为基础,经过再加工、再创造,延伸、演化而形成的新产品。
如可根据图书的具体内容和受众群体进行全媒体出版,包括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DVD、甚至可出版电视片、影视剧、电影,再由此衍生出游戏、玩具、服饰、主题公园、旅游等等,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这个产业链又可继续延展、丰富。其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出版产业链的拓展可有效扩大图书的传播范围,也可有效扩充读者群。众所周知,大众花费在荧屏的时间远高于其花费在书本上的时间。因此全媒体出版有利于提升图书的影响力,从而扩大出版社品牌影响力。
现如今的市场特点与从前大不相同,它是依靠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出版社的市场营销则更多依靠的是出版工作者对市场的洞察、对消费者需求的搜集、分析和满足,以及对出版这条产业链的创新、延展和开拓。作为出版人,我深知背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市场中挖掘,在工作中学习;向同行讨教,向时代靠拢。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中,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成了当前备受关注的经营管理内容。它不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决定着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为此,对当前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就此提出创新措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