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4.3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4.4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xx(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xx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xx(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xx(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摘要】 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热点研究方向,吸引了来自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极大关注。文章对有关供应链风险管理定量分析的一些主要工作进行评述,并讨论这一领域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厌恶
1 引言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获取,加工成半成品直至产品,并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一些企业或部门组成的网络。对供应链的构成、运作、协调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1]。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大量诸如需求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供应商不稳定等随机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供应链管理中的巨大风险性,基于1989—20xx年间的827个样本数据估计了供应链扰动对于公司财富的长期影响,发现供应链突发风险的发生导致公司平均正常收益下降了33%~40%。由于供应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对公司效益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供应链风险管理就是与供应链中的各方共同协作或者独自进行,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去处理那些由物流或相关活动引起的或受其影响的供应链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个定义既包含了供应链企业个体面临的风险,又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相互协作中所面临的风险。
2 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般说来,风险可以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和事后危害性这两个维度进行简单地划分。两类典型的风险:一类属于日常风险,其特点是发生概率大、事后危害性不大、易于控制;另一类属于突发事件,其特点是发生概率小、事后危害性大、不易控制。将第一类风险称为供应链管理的日常风险,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环节的供需不平衡是这类风险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称第二类风险为供应链管理的突发风险,供应链环节中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是这类风险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纵观最近10年该领域的文献,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