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不仅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方法,也是以更丰富的内涵去满足受众对真实的需求。这就要求记者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做出新闻的深度。
关于物业费收费的标准,我们在《物业管理收费问题亟待破解》和《物业回归市场路有多长?》两篇文中,通过记者的大量走访,在全市201家物业公司中发现了约八成经营困难,总结了两大矛盾:刚性管理费和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业主需求和从业人员素质之间的差距。得出这样的结论:“继续沿用20xx年制定的物业费收费标准,还是让物业回归市场,这需要相关部门从物业行业发展、物价水平,市民的生活压力等诸多方面考虑,从而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接受点。”两篇报道真实地展示了物业企业的经营现状,也道出了他们的为难之处,让百姓对物业企业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关于物业的报道,我们捕捉了话题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尽可能地将几件类似的事件归结为一类,用深度去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社会的思考。
三、深度,凸显民生新闻的社会助推器作用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小民生”重在“知晓”,“大民生”重在“体察”。同样一个新闻,如果视角不同,它的传播效果就可能大相径庭。作为地方媒体记者,我们要承担起为家乡民众“鼓与呼”的责任,也要承担起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一臂之力。此次关于物业的报道中,我们将这个话题放到“物业提升年”这个大背景下,巧妙地转换视角,深度挖掘业主与物业企业背后的故事,构成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高度,通过媒体的监督来推动本地物业管理的规范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
“媒体职责之外的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最终还是要借助于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来构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物业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同时也推动了政府与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市住建局召开了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座谈会,重拳清理“黑物业”,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物业自主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推出《本报联手市住建局共同寻求物业破题发展之道》,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加快推进物业规范前行。
民生新闻报道能不能形成社会舆论的中心,推动社会进步,最终要看是不是把受众关注的社会“病理标本”找到了。在物业系列报道的实践中,我们从“急民之所急”转向到“忧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困”,用民生的视角去挖掘百姓的所思所惑所忧,以一颗人文关怀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找到了报道的厚度,以深度凸显了民生新闻社会助推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旭东 . 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与提升[J]. 南方电视学刊,20xx(01).
[2] 唐春雷 .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空间的思考[J]. 电视研究,20xx(01).
[3] 高晓瑜 . 民生新闻的直播常态化——以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xx(09).
[4] 赵向阳 . 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 今传媒,20xx(08).
[5] 许娅,马晓虎 . 陕西电视民生新闻的走向[J]. 新闻爱好者,20xx(14).
[6] 李晓飞,李昕燃 .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J]. 现代视听,20xx(S1).
[7] 张清华,商建辉 . 民生新闻升级改版的问题与对策——以《南京零距离》改版为例[J]. 现代视听,20xx(05).
摘 要:历史回忆与现状 从1918年北京大学设立新闻研讨会、徐宝璜先生为北大学生讲授《新闻学》算起,中国的新闻教育已有近九十年历史。1949年前的30年里,全国共创办过59个新闻教育机构,但范围不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不超越400人,共培育出毕业生不到3000人
关键词:武大新闻传播学论文
一、历史回忆与现状
从1918年北京大学设立“新闻研讨会”、徐宝璜先生为北大学生讲授《新闻学》算起,中国的新闻教育已有近九十年历史。1949年前的30年里,全国共创办过59个新闻教育机构,但范围不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不超越400人,共培育出毕业生不到3000人。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学教育事业进入了新时期,在1952-1955、1958-1960呈现了两次高潮。文革后,新闻学教育恢复正常次序并迎来了大开展的春天。传播学也慢慢传入中国。据统计,1994年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1995-1999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20xx-2004年共增加335个;而截至20xx年6月,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计661个,即广告学232个,新闻学209个,播送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