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深度是提升民生新闻社会价值的一把利器,有了深度,民生新闻报道干预生活、推进社会前进助推器的社会价值才会更加凸显。
一、民生新闻反映百姓关注的热点
民生新闻是从百姓生活中采制的.新闻内容,主要关注百姓生活,关注影响百姓生存的要点问题,通过时效性报道形成和百姓之间的沟通;民生新闻以百姓生活为切入点,依照正确的舆论引导并服务于百姓,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当下,民生新闻是时代的需要,关注民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新闻媒体,做大做强民生报道,既是建设和谐社会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张家口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开发的小区数量日益增多,物业公司也遍地开花。由于物业公司“良莠不齐”,物业服务的水平层次不齐,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显露了出来。关心百姓身边事,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才能使民生新闻与受众心理需求实现零距离。在这个“物业提升年”里,我们推出物业系列报道,让民生新闻真正落了地、接了地气。例如,在“关注物业管理共建和谐家园”系列报道第一篇《物业,何时能给我一个舒适的家》中,从本报收到桥西区某小区居民张伟强(化名)寄来的一封投诉信展开,罗列了其所在小区物业公司的13条“罪状”,表达了他对物业公司种种作为的不满,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解决问题。文中所列的“管理不规范,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有业主被盗;经济账目不清楚,物业干事情先斩后奏;服务缩水,车库改为他用……”也是诸多小区存在的物业问题,当天报道一见报,我们的热线就接连不断接到读者反映物业的来电,掀起了众人热议物业管理的热潮,得到了百姓的肯定。
二、深度挖掘,关注新闻背后的故事
物业,在民生新闻中已经算是个老话题了。但是时代不同了,人们对于物业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关于物业这个话题就要从公众时下的角度出发予以报道,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报道中出新意,从深度挖掘背后的故事,追本溯源以求得解。作为一名地方晚报从事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可以更加深入百姓,深入基层,详细了解社区民情,及时了解读者的期待和反应。在《金鼎·世纪城成长记》和《业主委员会,才刚刚上路!》两文中,我们选定的都是业主委员会这个主题,一个是颇为成熟的业委会;另一个则是半路夭折的业委会,在报道过程中展示了两个业委会的成立与成长,为更多的业委会成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也探究了业委会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发社会的思索。
深度报道不仅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方法,也是以更丰富的内涵去满足受众对真实的需求。这就要求记者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做出新闻的深度。
关于物业费收费的标准,我们在《物业管理收费问题亟待破解》和《物业回归市场路有多长?》两篇文中,通过记者的大量走访,在全市201家物业公司中发现了约八成经营困难,总结了两大矛盾:刚性管理费和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业主需求和从业人员素质之间的差距。得出这样的结论:“继续沿用20xx年制定的物业费收费标准,还是让物业回归市场,这需要相关部门从物业行业发展、物价水平,市民的生活压力等诸多方面考虑,从而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接受点。”两篇报道真实地展示了物业企业的经营现状,也道出了他们的为难之处,让百姓对物业企业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关于物业的报道,我们捕捉了话题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尽可能地将几件类似的事件归结为一类,用深度去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社会的思考。
三、深度,凸显民生新闻的社会助推器作用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小民生”重在“知晓”,“大民生”重在“体察”。同样一个新闻,如果视角不同,它的传播效果就可能大相径庭。作为地方媒体记者,我们要承担起为家乡民众“鼓与呼”的责任,也要承担起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一臂之力。此次关于物业的报道中,我们将这个话题放到“物业提升年”这个大背景下,巧妙地转换视角,深度挖掘业主与物业企业背后的故事,构成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高度,通过媒体的监督来推动本地物业管理的规范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